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还图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最开始这种习俗起源于西方,并且随着近代传到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国旗是鲜艳的五星红旗,而在之前,也有几个政权曾经交替演变,在明朝后所设计的5面国旗,每一面都独具一格,你认识几个呢

首先是明朝时期的“日月旗”,这面旗帜出现在明朝对外的贸易活动里面,出自《穆天子传》:“日月之旗,七星之文”。因为当时的国籍惯例,葡萄牙人、荷兰人都在商船穿透挂了一面国旗,有利于海上的区别,为此明朝商船船会也统一规定,在船上挂一面日月旗来代表这是明朝,不过这并没有获得官方承认,所以如今所看到的日月旗多少有点出入。
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应当是清朝的黄龙旗,它选自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作为主体。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王朝的大门之后,清政府也明白了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因此设计出这面旗帜,因此在1862年10月17日,清廷就批准总理衙门的准奏,所有水师舰船都悬挂三角形的黄龙旗作为官船旗号。最初清朝的国旗依然是三角形的,后来还是不太方便,因此就改为了,纵高三尺、横高四尺的长方形旗帜。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了《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龙旗,这时国旗在正式确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的国旗比较复杂,而国旗的宗旨是比较简洁明了,因此后来中国国旗更加的简明,在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曾经短暂的使用铁血十八星军旗作为国旗,图案由红底、黑九轮角和18颗小黄圆星组成。红底和黑九轮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而在电影《让子弹飞》中出场的,就是这一种旗帜。
五色旗本来是清朝北洋海军的将领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旗之上角,各饰以锚形。如以后别国旗织有同式者,由海军衙门酌改式样。”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北洋政府则将五色旗定位了国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的会员陆皓东设计,后面又被继承兴中会的国民党作为党旗而沿用,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1925年后国民政府随即将这面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因为民国处于比较割据、军阀混战的年代,当时有一些小军阀,也有自己自制的旗帜,以及在抗战时期,在日本人支持下建立的汪精卫伪政权,也有自己旗,因为种种原因,就不多加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搜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