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举前三名有特定称号,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根据又是什么?

在古代,参加科举是普通百姓想步入仕途的一个重要途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有了统一的科举考试,自然就有了名次先后排名。在一些影视剧中,出现有人高中的场景时,这个人往往会骑着马,戴着大红花,游行的时候令周围围观群众羡慕不已。尤其是高中状元的人,其殊荣就显得更加不同。古代民间百姓对于科举考试前三名的人,分别取了状元、榜眼、探花的特指称号。似乎每当出现科举考试,就会出现这些代名词,那么这些称号是怎么出现的呢?

科举前三名有特定称号,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根据又是什么?

状元这个称号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科举结束后,主考官会将合格的考生档案呈递到门下省,写成状子再交给皇帝审核。状子中的第一名也被叫做“状头”,因这个称号显得不雅观,于是就被改成了状元。第一名相比其他名次的考生自然有较大区别,有一个独特称号也情有可原。但第二名没有那么特殊,在唐朝时就没有出现特有的称号。到了北宋的时候,科举考试受到朝廷的重视,考试制度上也更加完善,于是便有了榜眼这个称号来代指第二、三名。

从这个称号可以看出,它是出于第二、三名在榜上的位置而命名的,状元排在最前面,第二、三名排在“状元”左右,因此就称为“榜眼”。至于探花,一开始它并不是用来指科举考试中第的人。“探花”这个词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它是用来戏称“探花使”。新科进士发榜的时候,正值春天杏花盛开的时候,中第的人为了庆祝中第,会举办游园盛会,盛会中会选出两位进士负责采摘鲜花迎状元的工作。后来这个称号被沿用了下去,代指科举考试第三名。

科举前三名有特定称号,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根据又是什么?

关于前三名的这些特指称号,主要是民间的叫法,官方在放榜时,并不以这样的名称来称呼前三名。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称号更能显得科举考试前几名的不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参加科举考试中举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高中前三名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些称号的出现,也使得科举考试变得更加不同。科举选拔出现之前的官员选拔方式,少部分人享有特权,普通百姓无法涉足其中,因此也就没有了流传的称号。

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士族垄断的局面,更多的普通百姓都有机会步入仕途,将前三名用特定称号来特指,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斗志,也让更多的人对科举考试保持极大关注。

科举前三名有特定称号,这些称号是怎么来的?根据又是什么?

或许这样的称号,还有能显示出获得这样称号的那个人的能力的作用。进了前三名的人,获得封官加爵的同时,还多了一个特殊称号,这让他们在官员中显得与众不同,犹如多了一层特殊的荣耀。但古代科举选拔出来的状元那么多,真正有能力的状元没有几个。很多只是一时有名气,为后世所知的状元寥寥无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