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古代大将临敌作战,弓箭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在《三国演义》中,很多猛将都是箭法出众的。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咱们最熟悉的蜀汉五虎将,箭法都不错:黄忠自不用说,长沙城一战,一箭射中疾驰追来的关羽之盔缨,还不让关羽受伤,精准度和力道的把握令人震惊;赵云也完全配得上“神箭手”的称号,暗夜中一箭射断风中摇摆不定的船帆;马超在渭水岸射击半渡的曹军,“箭无虚发”,敌军纷纷落水;关羽也能射箭,水淹七军时,一箭射翻顽抗的成何;张飞没有射杀敌将的记录,但葭萌关之战,张飞诈败暗箭射击马超,也说明他是常玩弓箭的老手。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那么,作为后三国时代的蜀军大帅姜维,他的箭法如何呢?咱们通过他的几次战斗来分析一下。

姜维有过三次使用弓箭的记录,第一次就显示出不凡的实力,那是在《三国演义》的109回中,铁笼山之战。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姜维将在铁笼山将司马昭困住,难以脱身。魏军大将郭淮击败姜维的羌族盟军,并胁迫着羌军首领迷当大王一齐到铁笼山蜀军大营。姜维以为是盟军到来,正要迎接,魏军突然冲杀过来,姜维猝不及防,慌忙上马逃跑,来不及拿上长枪,箭矢也全部掉落,只抓了一把弓。

郭淮穷追不舍,姜维十余次虚拽弓弦,郭淮躲避几次后发现姜维并没有箭,放心赶来,追射姜维,姜维闪过,空手接箭,“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一箭正中额头,郭淮翻身落马,血流不止而死。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在全军溃败,自己逃命的危急时刻,姜维仍能够保持如此冷静的心态和敏捷的身手,心理素质之强大令人惊叹。“待淮追近”,说明这是一次短距离的射击,考验的更多是心理而不是技术。

姜维第二次展示箭法是在《三国演义》的第112回中,长城之战。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姜维率大军取骆谷,度沈岭,兵围长城,四面围攻。邓艾之子邓忠率兵来救,双方在城外对阵。邓忠出阵搦战,姜维挺枪相迎,“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打成不分胜负。姜维见对方枪法不俗,“无半点放闲”,便诈败往山路而走,邓忠追来,姜维挂枪拈弓,“暗取雕弓羽箭射之”,但邓忠早有防备,避过箭矢,一枪往后心刺来,姜维闪过,挟住枪头,拔出剑来,邓忠慌忙弃枪而逃。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姜维这次诈败暗箭的战术算是失败了,但他反应迅速,挟枪拔剑,又扭转了局面。从战斗情景来看,姜维这次施放暗箭也是一次近距离射击。

姜维第三次展示箭术是在《三国演义》的第116回中,川疆口之战。

姜维兵屯沓中,忽报钟会大军攻打阳安关,守将蒋舒投降,姜维率兵回师夜至川疆口,被魏将金城太守杨欣阻拦。姜维亲自出阵交锋,“只一合”,将杨欣击败,姜维拈弓搭箭,追射杨欣,“连射三箭皆不中”。姜维恼羞成怒,自己将弓折断,挺枪再追,结果马失前蹄,栽落尘埃。杨欣见机,回马来杀,姜维一跃而起,一枪刺中了杨欣的马头,魏兵连忙将杨欣救走。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蜀将蒋舒投降,阳安关丢失,姜维的“敛兵聚谷”的战略全面宣告失败,导致姜维心情大坏,在这次战斗中情绪失控,连续三箭都没有射中敌将,还来了个马失前蹄,幸亏姜维一如既往地反应迅速,应变能力极强,突出奇招,反败为胜。而这次属于“追射”,距离要比前两次稍远。

这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姜维所有的用箭记录,总共射了五箭,两次是近距离射击,其中一次射死敌将,另一次被敌人躲过。后面三箭距离稍远,都没有射中,当然,这也与姜维当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三国演义》这部书写得好,就是能够通过很细微的战斗情节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三国中的姜维算是“神箭手”吗?通过分析,答案不难得出

总的来说,以姜维这三次箭术表现来看,应该不能被称为“神箭手”,失误频频,射击效率很低。反观赵云、黄忠、甘宁这些射手,堪称箭不虚发,屡屡建功,那才配得上“神箭手”的称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