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平定三藩是康熙的一大功绩,也是继智除鳌拜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那时的康熙只有20岁。三位藩王,一群久经沙场的前明老将竟然打不过一个20岁的毛头小子,很多人以为三藩之乱就是在以卵击石,是一场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叛乱。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三藩之乱”,乱的不仅仅是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之子尚之信这三位藩王控制的云贵、广东和福建这四省,还包括一同起兵响应的还有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可谓声势浩大。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从兵力对比上,“三藩”总兵力在当时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保守估计也在15-20万之间,甚至有人认为仅吴三桂自己的实际兵力就有30万!清王朝的总兵力号称有40万之众,但除去散布在各地的必要留守兵力后,可以调动的也就十几万人。

等到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响应吴三桂的时候,康熙已经无兵可调了,还是凭借孝庄太皇太后的面子借来了数万人的八旗家奴与之抗衡。这支军队因为没有军饷,只能依靠抢劫求生,士气反而倒比别的清军高,竟然击败了察哈尔叛军。康熙手中兵力的捉襟见肘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南方的战局可就不那么顺利了,吴三桂自称“原镇宁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了四川、湖南、浙江和江西,已经占据了大清国的半壁江山,康熙明显是玩儿砸了,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八旗兵这么不堪一击。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由于“三藩”攻势太猛,长江一带清军尚未布防到位,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吴三桂跨过长江,给康熙的大清帝国最后一击的时候,吴三桂竟然停手了,幻想和康熙“裂土议和”,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吴三桂还真是小瞧了这位少年天子,明显低估了康熙平定三藩的决心。康熙抓住了这个喘息之机,调兵遣将,积极布防,稳住了阵脚,形成了双方对峙的局面。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三藩”之乱虽然开局势如破竹,但并非铁板一块,康熙在军事上坚决打击吴三桂,政治上招抚其他两位藩王和叛军将领,成功将“三藩”分化,导致局势逆转。而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叛将就是陕西提督王辅臣。

陕西的位置如何关键,不必皮酱赘述,咱们直接来说说王辅臣这个人。王辅臣原来也是降将,十分勇猛,顺治皇帝曾说:“闻有马鹞子者,勇士,今不知何在,安得其人而用之。”后来被吴三桂看上,成为左膀右臂,最后却因为“吃苍蝇”事件跟吴三桂闹翻。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原来有天吃饭,王辅臣饭里面有只苍蝇被旁边的人看到了,就开始嚷嚷饭里面有苍蝇,王辅臣不愿多事儿,笑着说“咱们当兵打仗,啥没见过,有苍蝇我也吃得下去”。

结果没想到那人却说,“你吹牛,有种你把苍蝇吃了我就送你一匹马”!王辅臣只能硬着头皮把苍蝇吃了。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跳了出来说,“想不到王兄弟真是爱马啊,别人跟你赌吃苍蝇你就吃苍蝇,我跟你赌一坨屎你是不是也吃了”?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王辅臣脸色突然变了,指着吴应期鼻子大骂,“你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吴三桂的侄子才敢当众羞辱我吗,告诉你,老子不怕!我吃的就是你这王子王孙的脑髓心肝肺”!

事后,吴应期和王辅臣都意识到那天自己酒后失言,互相赔礼道歉,事情到此本应就此翻篇。没成想,这事儿吴三桂又插了一脚,派人把王辅臣批评教育了一番。

王辅臣平时对吴三桂忠心耿耿,没想到吴三桂竟然因为这点小事还要偏袒家人,不由得心灰意冷,申请外调去了陕西。

后来吴三桂起兵,王辅臣不小心杀死了一个与自己过不去的朝廷名官,担心朝廷降罪,干脆也一同反了,其实还是处于观望的态势。

康熙利用王辅臣首都两端的心理,派人游说王辅臣,表示既往不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王辅臣本来就对吴三桂心生嫌隙,害怕康熙治罪才造反,有了康熙的“免死金牌”后,立马表示“我坚决效忠大清”。

因为吃了一只苍蝇,此汉人猛将与吴三桂决裂,说:我只效忠大清

没有了王辅臣的吴三桂,自己成了清军猛攻的对象,战局直转急下,节节败退,仓促称帝后郁郁而终。

而王辅臣反叛归顺大清不下三个来回,虽然康熙兑现了不降罪的承诺,但王辅臣还是整日担惊受怕,最后散尽家财,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