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出生开始,每个人就拥有了自己的姓氏,很多人只知道姓氏是祖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却不知道很多姓氏还有着更为古老的起源,姓氏的初始形成,是基于“天道”对原始宗教、图腾以及祖先的从崇拜,后来才逐渐的演化成家族血脉关系的传承标志,因此姓氏的产生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籍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也就是说姓氏一种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姓一旦产生那么将时代相传,比较的稳定,而氏则会随着子孙后代封地、官职等众多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这样的模式,从姓氏起源开始一直持续到秦汉之后才有所改变,秦汉之后姓和氏合二为一,不再有分别,原本的分支出来的氏也成为了独立的姓,因此在中国才会有如此多的姓氏。根据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万多种姓氏,而迄今保留的依旧有5000多种。
而这些姓氏的源头大多都来自于上古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其中分布最多的是姬姓和姜姓,姬姓是黄帝的姓氏,而姜姓则是炎帝的姓氏。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而炎帝居姜水之旁,故而以姜为姓。
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姓氏多达411个,其中不乏王姓、曹姓、周姓、吴姓这样的大姓。而姜姓同样也演支出了102个姓氏。
根据《中华姓氏大辞典》所收录的数据统计,中国曾有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很多人对于那唯一收录的“九字姓”一定会产生好奇,这个姓氏就是“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其中很多都是生僻字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姓氏了,但是如果单论姓氏的长度,那么还有一个有记载却未被收录的姓氏则要更胜一筹了。
这个姓氏就是“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整整17个字,是中国最长的复姓,关于这个姓氏的记载不多,关于姓氏的起源、含义、名人都不详,只知道它是来自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
一个原因是这个姓氏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这个姓氏实在是太长了很多后代改了姓氏也正常,一般没改姓的在生活中也都是直接用名字来了称呼,否则就太过于麻烦了。就拿考试来说,等你把姓氏写完,估计别人都把第一第二道题目做完了。
我们想象得到,除了本人和家族的亲人,这个姓氏只怕很多人一口气照着念都念不完,更别提记下来了。更重要的是在办理身份证的时候,身份证上面恐怕都装不下,因此《百家姓》也没有收录它。只怕最后这一特殊的姓氏也将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