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龙袍被帝王们用来作为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身份象征,作为权力的象征,龙袍不管从设计、颜色、制式以及纹饰等方方面面有着严格的规范。

同时,在龙袍的使用、更换甚至清理上面也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历朝历代天子们在对待龙袍的问题上都是极尽奢侈。

话说,如果皇帝们的龙袍穿久了、穿臭了又是如何处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或许会刷新你的三观,直呼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从秦汉时代到隋唐之前

“龙袍”这一称呼来源于秦朝,“祖龙”秦始皇开了用龙来代表自己天子身份的先河,他命人在自己的衮服上绣九条栩栩如生的五爪巨龙,以此来体现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

他这一设计理念一直被后人沿袭,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皇帝穿的衮服称为龙袍。在历史上,秦汉时期龙袍的主色是比较独特的,因为龙袍的颜色以“玄色”——黑色为主。

那为什么秦国的主君会选择黑色作为龙袍主色呢?秦朝最初在蛮荒之地建国,缺水的环境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五行之中黑色又是水的代表色,所以对于水的渴望让秦国的君主选择黑色的龙袍。

嬴政扫六合,建立统一王朝后,认为秦朝取代周朝。周朝在五行中属火,那秦朝一定是以水克火了,因此秦始皇在龙袍的主色上保留了玄色。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汉承秦制,汉以后的朝代又基本承袭汉制,龙袍的主色也没有较大的改变。秦汉时期因为纺织技术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秦汉时期龙袍的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纺织材料也以麻、丝、毛等初级的材料为主。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裁缝在这种情况下也没办法把皇帝们的龙袍做得太豪华,不仅质量不行,受到技术的制约,龙袍的数量也不多。

秦汉时期,龙袍的清理问题是如何的呢?由丝麻制成的龙袍理论上是可以用水洗的,但这个时期的龙袍往往是不会进行清洗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洗了容易缩水,另一方面穿龙袍的机会很少。原来,秦汉时期的龙袍并不是用于皇帝日常穿着的。只有到了比如祭祖祭祀等举行大型国事的重要场合下,皇帝们才穿龙袍出场,体现自己的身份。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样一来,皇帝穿龙袍的次数大大减少了,弄脏的可能性就不大,也免去了清洗的必要了。如果龙袍真的脏了怎么办,当然就是直接换一条,皇帝是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

隋唐宋时期

关于龙袍主色为玄色这件事,一直到隋文帝时期才改变。早在隋朝之前,皇帝们对于龙袍清一色乌漆墨黑就开始了审美疲劳,此时红色、黄色的龙袍,甚至各种五颜六色的龙袍开始慢慢出现、

不过,那时也都没有取代黑色为主色的地位,到了隋文帝时期,他认为“天地玄黄”,既然玄色可以作为龙袍主色,那么黄色亦可作为龙袍主色。

于是,从隋文帝开始,黄色取代黑色,成为龙袍主色。而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以后,黄袍又妥妥成为龙袍的象征了。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随着社会等级越来越森严,龙袍上这种褚黄色布料只能被帝王使用,平民百姓胆敢使用,那是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的。

当然了,迷信的皇帝们也允许他们支持的宗教使用这种颜色,用来装饰神佛。回到龙袍的工艺上,由于隋唐时期国力更加强盛,纺织业以及纺织材料也不断升级。

与此同时,后宫的建制趋于完善,尚衣局里制衣人才相对较多。龙袍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极大的提升。此时的龙袍多以顶尖的丝织品为主,龙袍的印染、做工以及龙袍上的纹饰也越来越精湛。

除此以外,财大气粗的隋唐皇帝往往喜欢用珠宝镶嵌于龙袍上,彰显自己的天子身份。这种顶级的龙袍在过去需要能工巧匠缝制很久才能制作出一条,现在已经可以源源不断地量产了。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因此,隋唐时期的帝王们,实现了日常穿龙袍上下朝的“小目标”。随着龙袍日常化,龙袍的清洗势在必行,但是普通的水洗肯定是不行的。

第一个原因是龙袍多为丝织品,通过水洗揉搓必将褶皱缩水,影响衣服整体外观;第二个原因就是龙袍上的纹案和嵌入的饰品在普通的清洗之下非常容易损坏,一旦损坏极难复原。

当时,清理龙袍的宫人们面对这个问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将龙袍的清理分成“除味”和“去污”两个部分。

除味这个部分,不再依靠清洗来解决(当时也的确没有什么洗涤剂兼具这两个功能),他们利用了香薰的方法,用龙涎香等名贵香料去熏染龙袍,把龙袍上面的异味冲淡甚至覆盖。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个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很大的,但是香薰法能在龙袍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把龙袍上天子的“龙味儿”去除。

对于清理龙袍上的污渍,这些宫人们在制作龙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他们一开始就将龙袍分段织成。当龙袍某个区域染上污渍,心灵手巧的他们会将有污渍的区域单独拆解开来。

或者是小心清洗或是用全新的部分将旧部分补上,这个修复技术经熟练到让人看不出丝毫痕迹的地步,当然这其中花费的精力也是无法想象的。

明清时代的龙袍文化

明清时代的龙袍发展到了最高峰,关于龙袍的用料,《天工开物》中就详细记载了明朝时期龙袍的制作工艺,皇帝的龙袍必须用全国最好的蚕丝辑丝。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为了避免印染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龙袍色泽不统一,所有的丝必须先染成赭黄色再纺织。在做工方面,缂丝工艺已经炉火纯青地利用在了龙袍制作上了,这比刺绣复杂得多了。

而纹饰上面,这些皇帝的要求更是夸张到过分,例如万历皇帝把龙袍上原本的9条龙,改成12条龙,成为“缂丝十二章衮服”。

清朝皇帝除了常规的“补子”(清朝将胸前背后的传统纹饰统称为补子)之外,还要绣上“十二章纹”: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这个时期制作龙袍,简直比建造万里长城更加复杂,每件龙袍上面用的丝比长城的城砖还多,许多优秀的裁缝一辈子的心血只放在了一两件龙袍上面。

皇帝的龙袍不能水洗,穿脏了该如何处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因此,对于龙袍的清理养护工作更加不容忽视。明清时期,皇帝们又采用尽量少穿来避免龙袍弄脏。实在需要清理,工人们除了香薰法和拆解法等传统清理手段,还新增了一项“酒精”清理法。

这是因为人们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酒精除有去除一些污渍的作用。养护龙袍的宫人,会将酒精混合一些特制的香料对龙袍进行清洗。

酒精法兼顾去污除味,成为首选的龙袍清理之法。但是这种方法依然奢侈昂贵,清理所用的酒,都是极难酿造的“御酒”。每一滴御酒都价值不菲,这个清洗工作也是相当“烧钱”的。

通过上述的介绍可知,仅仅是一件龙袍的“清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不得不说古代的皇帝们是真的奢侈,贫穷也限制了很多人对它的想象。

▲关注我,赠送高清中国和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