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龍袍被帝王們用來作為展現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象征,作為權力的象征,龍袍不管從設計、顔色、制式以及紋飾等方方面面有着嚴格的規範。

同時,在龍袍的使用、更換甚至清理上面也一點都馬虎不得,是以曆朝曆代天子們在對待龍袍的問題上都是極盡奢侈。

話說,如果皇帝們的龍袍穿久了、穿臭了又是如何處理?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或許會重新整理你的三觀,直呼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從秦漢時代到隋唐之前

“龍袍”這一稱呼來源于秦朝,“祖龍”秦始皇開了用龍來代表自己天子身份的先河,他命人在自己的衮服上繡九條栩栩如生的五爪巨龍,以此來展現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

他這一設計理念一直被後人沿襲,久而久之,人們就把皇帝穿的衮服稱為龍袍。在曆史上,秦漢時期龍袍的主色是比較獨特的,因為龍袍的顔色以“玄色”——黑色為主。

那為什麼秦國的主君會選擇黑色作為龍袍主色呢?秦朝最初在蠻荒之地建國,缺水的環境制約了他們的發展。五行之中黑色又是水的代表色,是以對于水的渴望讓秦國的君主選擇黑色的龍袍。

嬴政掃六合,建立統一王朝後,認為秦朝取代周朝。周朝在五行中屬火,那秦朝一定是以水克火了,是以秦始皇在龍袍的主色上保留了玄色。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漢承秦制,漢以後的朝代又基本承襲漢制,龍袍的主色也沒有較大的改變。秦漢時期因為紡織技術沒有得到質的提升,秦漢時期龍袍的制作工藝也相對簡單,紡織材料也以麻、絲、毛等初級的材料為主。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優秀的裁縫在這種情況下也沒辦法把皇帝們的龍袍做得太豪華,不僅品質不行,受到技術的制約,龍袍的數量也不多。

秦漢時期,龍袍的清理問題是如何的呢?由絲麻制成的龍袍理論上是可以用水洗的,但這個時期的龍袍往往是不會進行清洗的,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因為洗了容易縮水,另一方面穿龍袍的機會很少。原來,秦漢時期的龍袍并不是用于皇帝日常穿着的。隻有到了比如祭祖祭祀等舉行大型國事的重要場合下,皇帝們才穿龍袍出場,展現自己的身份。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這樣一來,皇帝穿龍袍的次數大大減少了,弄髒的可能性就不大,也免去了清洗的必要了。如果龍袍真的髒了怎麼辦,當然就是直接換一條,皇帝是從來不會虧待自己的。

隋唐宋時期

關于龍袍主色為玄色這件事,一直到隋文帝時期才改變。早在隋朝之前,皇帝們對于龍袍清一色烏漆墨黑就開始了審美疲勞,此時紅色、黃色的龍袍,甚至各種五顔六色的龍袍開始慢慢出現、

不過,那時也都沒有取代黑色為主色的地位,到了隋文帝時期,他認為“天地玄黃”,既然玄色可以作為龍袍主色,那麼黃色亦可作為龍袍主色。

于是,從隋文帝開始,黃色取代黑色,成為龍袍主色。而宋太祖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以後,黃袍又妥妥成為龍袍的象征了。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随着社會等級越來越森嚴,龍袍上這種褚黃色布料隻能被帝王使用,平民百姓膽敢使用,那是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的。

當然了,迷信的皇帝們也允許他們支援的宗教使用這種顔色,用來裝飾神佛。回到龍袍的工藝上,由于隋唐時期國力更加強盛,紡織業以及紡織材料也不斷更新。

與此同時,後宮的建制趨于完善,尚衣局裡制衣人才相對較多。龍袍的品質和數量得到極大的提升。此時的龍袍多以頂尖的絲織品為主,龍袍的印染、做工以及龍袍上的紋飾也越來越精湛。

除此以外,财大氣粗的隋唐皇帝往往喜歡用珠寶鑲嵌于龍袍上,彰顯自己的天子身份。這種頂級的龍袍在過去需要能工巧匠縫制很久才能制作出一條,現在已經可以源源不斷地量産了。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是以,隋唐時期的帝王們,實作了日常穿龍袍上下朝的“小目标”。随着龍袍日常化,龍袍的清洗勢在必行,但是普通的水洗肯定是不行的。

第一個原因是龍袍多為絲織品,通過水洗揉搓必将褶皺縮水,影響衣服整體外觀;第二個原因就是龍袍上的紋案和嵌入的飾品在普通的清洗之下非常容易損壞,一旦損壞極難複原。

當時,清理龍袍的宮人們面對這個問題,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将龍袍的清理分成“除味”和“去污”兩個部分。

除味這個部分,不再依靠清洗來解決(當時也的确沒有什麼洗滌劑兼具這兩個功能),他們利用了香薰的方法,用龍涎香等名貴香料去熏染龍袍,把龍袍上面的異味沖淡甚至覆寫。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這個過程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很大的,但是香薰法能在龍袍完好無損的情況下,把龍袍上天子的“龍味兒”去除。

對于清理龍袍上的污漬,這些宮人們在制作龍袍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他們一開始就将龍袍分段織成。當龍袍某個區域染上污漬,心靈手巧的他們會将有污漬的區域單獨拆解開來。

或者是小心清洗或是用全新的部分将舊部分補上,這個修複技術經熟練到讓人看不出絲毫痕迹的地步,當然這其中花費的精力也是無法想象的。

明清時代的龍袍文化

明清時代的龍袍發展到了最高峰,關于龍袍的用料,《天工開物》中就詳細記載了明朝時期龍袍的制作工藝,皇帝的龍袍必須用全國最好的蠶絲輯絲。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為了避免印染過程中出現問題,導緻龍袍色澤不統一,所有的絲必須先染成赭黃色再紡織。在做工方面,缂絲工藝已經爐火純青地利用在了龍袍制作上了,這比刺繡複雜得多了。

而紋飾上面,這些皇帝的要求更是誇張到過分,例如萬曆皇帝把龍袍上原本的9條龍,改成12條龍,成為“缂絲十二章衮服”。

清朝皇帝除了正常的“補子”(清朝将胸前背後的傳統紋飾統稱為補子)之外,還要繡上“十二章紋”: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

這個時期制作龍袍,簡直比建造萬裡長城更加複雜,每件龍袍上面用的絲比長城的城磚還多,許多優秀的裁縫一輩子的心血隻放在了一兩件龍袍上面。

皇帝的龍袍不能水洗,穿髒了該如何處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是以,對于龍袍的清理養護工作更加不容忽視。明清時期,皇帝們又采用盡量少穿來避免龍袍弄髒。實在需要清理,勞工們除了香薰法和拆解法等傳統清理手段,還新增了一項“酒精”清理法。

這是因為人們在曆史發展的過程中,發現酒精除有去除一些污漬的作用。養護龍袍的宮人,會将酒精混合一些特制的香料對龍袍進行清洗。

酒精法兼顧去污除味,成為首選的龍袍清理之法。但是這種方法依然奢侈昂貴,清理所用的酒,都是極難釀造的“禦酒”。每一滴禦酒都價值不菲,這個清洗工作也是相當“燒錢”的。

通過上述的介紹可知,僅僅是一件龍袍的“清洗”,随着時間的推移,其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不得不說古代的皇帝們是真的奢侈,貧窮也限制了很多人對它的想象。

▲關注我,贈送高清中國和世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