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汉中之战后,刘备志得意满,大赏群臣。不过,刘备没得意多久,荆州被东吴偷袭,关羽被杀。刘备的事业,直接受到了盟友最为沉重的打击。一代枭雄刘备,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于是开始谋划东征。在关羽被杀两年后,刘备准备完毕,大举东征。在公元221年的7月份,刘备带领将军吴班、冯习、张南、赵融、廖化、傅肜等,亲率数万大军伐吴。昔日盟友兵戎相见,战役异常激烈。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这一场大战,除了刘备派出黄权防备曹丕驻扎江北,其他时间都是刘备的大军和东吴之间的决战,曹丕基本选择了坐山观虎斗。面对刘备的数万大军,孙权在向曹丕上表称臣的同时,任命年级轻轻的陆逊为东吴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明星阵容出站刘备。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这场战役的过程在历史中记载比较详细,先是刘备先锋部队打败了吴将李异和刘阿,荆州武陵地区也在马良的诱导下加入刘备的伐吴阵容。后来,刘备又进一步推进到夷陵地区。而陆逊率领的吴军则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猇亭。不过,此后陆逊便依托地形,坚守不退。刘备部队被堵在了几百里的山道之中,被迫连营几十座。最后,陆逊火攻刘备,刘备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这场战争,以东吴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三国演义》也在其中对此浓墨重彩的渲染,写出了刘备75万大军被陆逊5万人击败,陆逊“火烧连营”的壮举。然而,这个描写非常的不靠谱,硬是将一场刘备略站劣势的局面,写成了东吴以少胜多的华丽壮举,误导世人。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在历史中,刘备和东吴的夷陵之战,至少有3处记载,能清晰的表明,这一场大战在兵力少仅仅是势均力敌而已。首先是东吴的军队数量,《三国志·陆逊传》中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这很清晰的表明,东吴参与大战的人数为5万人。这倒是与《三国演义》中的数字差不多。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另一个便是刘备军队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仅仅提到了数万,而没有确切的数字。倒是在《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中有一个侧面的记载:“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作为被攻击的一方,孙权此时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已经向曹丕称臣。孙权上书的本意自然不是汇报军情,而是有求救之意。因此,孙权不大可能会夸大刘备的兵力,相反,只有可能夸大兵力。因此,这个记载中刘备军力的数字应该是比较靠谱的。当然,这4万人马并不是刘备的所有兵力。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三国志·马良传》记载:“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也就是说,在刘备的部队之外,还有一支五溪蛮夷的部队。这一支部队具体有多少人目前不得而知,但其是盘踞在武陵地区的少数民族部队,其人数不可能太多。因此,刘备的蜀军加上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其总人数估计也就5万左右,这是与东吴兵力相当的。

陆逊打败刘备是不是以少胜多?演义与历史完全是两回事

因此,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在夷陵之战,刘备的主力部队不过4万人而已。相比于东吴的5万人马,人数本来就不占优势。之所以取得了前期的胜利,不过是依赖刘备的悍勇和蜀军的高昂士气。后来还被陆逊堵在狭窄的山道之中,即便加入了后来的蛮夷部队,兵力根本也无法铺开。由于局部兵力处于极大劣势,陆逊得以战胜刘备。火烧连营不过是助长攻势,而非真正杀伤敌人。从历史的记载来看,陆逊打败刘备显然算不上以少胜多。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