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国祚276年。纵观历朝历代,大一统王朝中统治时间超过200年的,也仅仅是汉、唐、明、清四朝,由此可见明朝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朝代。

说起明朝,其藩王制度的弊端,在中后期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可谓是被很多人所诟病。而明朝的藩王制度自然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朱元璋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对藩王制度如此明显的弊端视而不见呢,今天宋安之就来具体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来说明朝藩王制度失败的这个锅,并不应该是明太祖朱元璋背,应该是明成祖朱棣来背。因为明成祖对于藩王制度的改革,是明朝藩王成为什么也不干,就坐吃等死的根本原因所在。

接下来宋安之先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赋予了藩王什么样的职责。

众所周知明朝藩王制度是出了名的待遇好,不只是可以世袭罔替。就是普通宗室成员的待遇也很好。诸如洪武二十八年规定:亲王岁禄一万石,以下开始依次递减,减至奉国中尉也还有二百石。

当然相比于大家熟悉的藩王待遇,还有很多人下意识忽略了藩王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藩王,笼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燕王朱棣为代表的九大塞王,主要抵御北方边患,兵权相对来说大一些。二是其他分封于全国各地的藩王。

这些藩王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拥有三护卫,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兵权。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有两个考虑,那便是以塞王以取代功臣镇守边境,避免出现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情况。还有就是全国各地的藩王都拥有兵权,在危难时刻,可以起到供卫中央朝廷的作用。

所以说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藩王制度,虽然藩王待遇很好,但必须要承担起供卫皇权的作用。并非是明成祖朱棣以后不干活,只是坐吃等死的藩王那般。

还有就是藩王有兵权,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提前预防?

其实认真来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藩王虽然都有兵权,但对于中央朝廷来说根本没有威胁。可以说中央朝廷对于藩王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不然燕王朱棣面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早就反了,何必又是送儿子当人质又是装疯卖傻才反呢?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只能说建文帝朱允炆的水平太差了,使燕王朱棣逆袭成功。所以很多人下意识认为明朝的藩王,对于中央朝廷威胁很大,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再来看看明朝藩王制度特色,是“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也就是说这些藩王手中只有一定的兵权,只负责统领军队,并没有领地和人口,更是不能干涉地方政事。

再对比一下西汉的分封,那些藩王是有着自己的领土,可以自置官属,自己铸钱,自己征收租赋,简直是国中之国。

可以说明太祖朱元璋借鉴了西汉的七王之乱,又参考了唐宋皇室孤立的情况。所以下定决心以藩王来供卫皇权,但害怕藩王威胁中央朝廷,所以对藩王的权力进行了诸多限制,使藩王不至于威胁到中央朝廷。

而且建文帝朱允炆就曾问过明太祖朱元璋如果藩王威胁朝廷这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璋问到朱允炆是什么想法,朱允炆的意思是先礼后兵,实在不行就削藩,朱元璋也同意了。自始至终爷孙两个都没有考虑过藩王兵权问题,中央朝廷好不好削的问题,说明当时藩王是威胁不到中央朝廷的。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正因为如此,所以朱元璋并没有预防,因为藩王威胁不到中央朝廷。只是建文帝朱允炆水平太差,打烂了一手好牌,才使燕王朱棣逆袭成功了。

那么为何明朝藩王后来成为坐吃等死什么也不干的存在呢?

说实话这个锅明成祖朱棣要背,本来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虽然有弊端,但发挥好了,也可以起到供卫中央朝廷的作用。

但朱棣篡位以后,害怕后世有人效仿自己再搞一出“靖难之役”。所以自朱棣开始便削藩王兵权,等到朱棣驾崩,洪武时期十三个拥有兵权的藩王已经有六个被剥夺兵权。到了仁宣时期,更是基本上将所有藩王的兵权剥夺,从此以后藩王不能拥有兵权成为惯例。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当然没有兵权不说,藩王也没有参政权。发展到后面甚至是不能离开所在封城,就是出城扫墓都要请示朝廷。还有就是二王不得相见。

从此以后藩王成为“食禄不治事”的存在,成为寄生虫般的存在。

最后总结来说,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不知道藩王制度的弊端,但他设计的藩王制度还是有利有弊的,而且对于中央朝廷威胁并不大。但明成祖朱棣那么一改动,藩王只剩下弊的这一面,最后自然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

所以说不是明太祖朱元璋对藩王制度视而不见,而是人家在位时候的藩王和后世的藩王根本不是一回事。是经过明成祖朱棣那么一改,藩王制度才成为只有弊端没有良性一面的畸形产物。

明朝藩王制度的弊端,问题不在于明太祖朱元璋而在于明成祖朱棣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