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这是川军司令官刘湘临终前留下的遗言,话语中尽显他以及川军的爱国之情。军阀混战时期,他和叔叔刘文辉,俗称“刘幺爸”,曾打过内战,最终刘湘成功打败叔叔,成为四川的主要统治者。

都说“上阵父子兵”,为何他们叔侄要内讧?答案很简单,政治主张不同以及为了权利。
1928年,以杨森为首的“八部同盟”联合向重庆的刘湘进攻,“下川东之战”爆发。面对外敌时,刘文辉和刘湘还是能一致对外,再加上两人之前的关系还不错,刘文辉伸出了援手。刘湘为了获得叔叔的帮助,将资中、内江、隆昌、荣昌等地区交给他管理,并让他牵制李家钰。自己则集中兵力打败了杨森和罗泽洲,统一了下川东。
自此,四川基本形成刘湘、刘文辉和邓锡侯、田颂尧四家分割的局面,时人称为“四巨头”。同年,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川康裁编军队委员长、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他们成为了四川的主要统治者。之后,刘文辉的野心越来越大,想起五哥刘文彩曾说:“以你现在的兵力,未必不能当四川督军。”于是,他在成都创办了国政学校,为刘氏军事集团培养人才。
后来,刘文辉不甘心只在四川发展,故和刘湘商量两人中一人外出作战,另一个留在四川当后援。但刘湘既不想自己带兵出去,也不想让叔叔出去。此外,刘文辉麾下的主要将领都是保定系的,而刘湘是四川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两人政治见解不一样,刘湘相对保守一些。他们和蒋的关系也不一样,刘湘提出“拥蒋统川”,刘文辉却不想靠外人的力量统领四川,两人的矛盾不断加深。
刘文辉和刘湘都在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互相挤压、攻击,旨在削弱、瓦解、整垮对方势力,以达到自己控制四川的目的。两人开战的导火索是1931年时,刘文辉花巨资从外国购来先进武器和飞机散件,而刘湘在万县港扣留了这一批装备。刘文辉只好去重庆找侄子交涉和谈,但刘湘拒绝归还。5月,刘文辉又以吊唁刘湘母亲的名义,再次来到重庆,分别以30万元和15万元收买了刘湘手下的范绍增、陈兰亭两位师长。结果范绍增将此事告诉了刘湘,他当场把贿款奖励给范绍增,处理了陈兰亭。
白白丢了45万块钱的刘文辉很不甘心,面上未表露出什么,背地里让五哥派名叫胡文鹏杀手暗杀刘湘。胡文鹏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硬生生在树上观察刘湘,寻找机会出击,结果饿晕了从树上掉了下来,令人啼笑皆非。刺杀一事自然败露了,刘文辉立即让驻守在江津的部队截断重庆的粮源,两者矛盾一触即发。
1932年10月1日,由在武胜的罗泽洲带领,首先向刘文辉驻扎在南充的林云根部发难,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二刘大战”的序幕。刘文辉立刻命令部下,奋力抵抗,起初处于有利地位,收复了富顺、泸州等地。
刘湘也不甘落后,立即采取了三项紧急措施:向刘文辉请和;致电请求邓、田二人出兵;分化拉拢刘文辉的部将。他的措施很快奏效,同时刘文辉部队连续发生了重大失密,使得刘文辉部在军事上的优势不但不能发挥,而且局势于己不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文辉只有同意和刘湘讲和停战。21日,双方在老君台签订了停战书。
刘文辉遂回军对付邓、田两军。经过泸州、荣威两战,失去了川北、上川东和川南的众多防地,部下田冠五等将领也投靠了刘湘。刘文辉把这一切都归罪于邓锡侯,愤恨他不讲信义,决定不惜一切与其火拼一场,以解心头之恨。
1933年5月,刘文辉预谋密计设宴“款待”邓锡侯,欲将其扣留,然后一举解决邓部。结果邓锡侯提前知道了他的计划,命令部下加紧战备。后来,因邓锡侯部队占得了有利位置、刘文辉内部产生分裂,刘湘给邓锡侯派来了援兵,刘文辉只好撤退到新津。
1933年5月底,刘湘、邓锡侯等在乐至召开会议,组建安川军,旨在联合消灭刘文辉。最终,独木难支的刘文辉战败,他一面让大哥刘文渊劝刘湘不要“豆箕相煎”,一面向刘湘通电认错,拥护他统一四川。刘湘同意了叔叔的请求,但其部队大部分被吞并。
同时,刘湘担心邓锡侯等势力壮大后了,也会成为争霸对手,故决定放刘文辉一条生路。他找来刘文辉的好友冷寅东,说:“幺爸腰杆硬了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想消消他的气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终归是一家人,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至此,“二刘争川”的内战结束。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刘湘通电全国,呼吁全国一致抗日。1937年10月15日,刘湘担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集团军总司令,带病率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