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2013年,甘八都镇养老服务中心人潮涌动,似乎在开展什么活动,放眼望去都是些工作人员,仔细一看,主角原来是三位步履蹒跚的八旬老人。

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都是有说有笑,工作人员恭恭敬敬地站在三位老人的旁边,还有媒体扛着摄像机对着老人拍照和录影。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戴爷爷,等一会儿,你要见到的两位老人就是之前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后来一直留在大陆生活的。

”一个年轻的志愿者说道。

戴以谦一脸期待,快步地往前走,拐杖在地上敲出巨大的响声。

你好,我叫戴以谦,你们俩叫啥名

”戴以谦激动地问另外两个老人。

你好,我叫王庆莲,是当时在国民党内部少有的女特务。

”王庆莲说完后,两人便友好地握了一下手。

我叫祝仁波,是当时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电报的修理工作,保证电报的顺利传输。

”祝仁波说

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我以为留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只要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原来还有你俩呢!

”戴以谦激动地说。

对啊,我们仨是最后留在大陆的特务了。

”祝仁波回复说。

随后,王庆莲、祝仁波和戴以谦三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三个人一直聊了一下午,各自分享了彼此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为记者撰写文章提供了许多地素材。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一、国民党的军统特务戴以谦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会有特务组织,特别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国家的利益以及人民的安全,也不得不设立特务机构,为此服务。

国民党的特务机构是出了名的,在国际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特务机构是为了抗日战争而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破译日本的军方情报,但是,在内战时期,这个机构便成了对付共产党员的武器。

当初,国民党特务机构是由戴笠创办的,也正是因为他,戴以谦才会进入其中,成为一名特务。

戴以谦出生于浙江,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家庭来说,他有着相对优越的家境。良好的家庭条件让他一直读书读到中学阶段,由于家庭出现了一定变故,使得他的学业也就此中断。

从小,他的理想是加入军队、为国效力。在他18岁那年,国民党军队为增加后援部队,开始在他的家乡招收新兵,趁着此次机会,他便报名参加了。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因为戴以谦的学历较高,所以,没有安排他去部队上阵打鬼子。为了充分发挥他的学历价值,上级组织便让他在办事处当接待员。

虽然戴以谦和戴笠有亲属关系,可是,两人几乎没见过几面,也就没有什么联系。恰巧,戴笠要前往江西视察工作,碰到了戴以谦,戴以谦一眼就认出了他,急忙跑到戴笠的面前说:“

叔公,我是戴以谦,我来当兵了!

以谦,叔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你了,现在都长那么大了,来多久了,活干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戴笠和蔼地看着戴以谦说。

没有,工作的还行,还在积累经验……

”戴以谦青涩地说。

两人聊了好一会,也正是这次聊天,让戴笠发现了戴以谦的能力,认为只要将他悉心培养,往后一定是有一番大成就,同时也能为自己办事,随即,他向上级请示,特批他来到特务机构接受训练,在最后成为秘书。

在戴笠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戴以谦在特务这条路上越走越顺畅,到达了他之前都不敢企及的位置。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二、家境凄惨的两名特务

另一位国民党特务是王庆莲,来自浙江,算得上是戴以谦的老乡,但是,他们俩不同的是,王庆莲的家境贫寒,生活条件不如他。

在她没出生时,她的父亲就已经去世,只留下她们母女两个人。从小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旧社会对女子偏见大,单凭母亲一人是难以独自养活自己的孩子,但是,王庆莲的母亲做到了这一点,虽然生活很艰辛,母亲却从未放弃过她,还努力攒钱把她送进了学校,一直读到她小学毕业。

为了家里的生活可以好过一些,王庆莲是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对此,她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

有一天,母亲从外头回来带了一张宣传单,单子上写着说:国民党招特务人员,有意向者前来报名面试。她们了解到,这个特务工作的任务轻松,且工资高,于是,王庆莲当天就去报名了,幸运的是,第二天面试当场就被录用。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你们已经没有时间接受特务专属训练了,所以,就先把你们分配到厂区印刷文件吧!

”负责人员对着王庆莲等人说道。

在此期间,王庆莲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学习。她一边工作、一边自主学习特务机构的密码破译技巧,因为她本人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自学一小段时间后,便大概掌握了技巧,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聪明才智被上级领导人看到,就调配她到军统局工作,工资也往上提了一层,这也让她对工作的积极性日益提高。

在王庆莲的工作时间里,她一共破译了将近900多份的日本侵略电报,为抗日战争时,破解日军计谋,进行战略谋划提供了坚实有力地保障。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三人当中的最后一位是祝仁波。祝仁波的家境比王庆莲的家境更为凄惨,在他还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所以,他在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

祝仁波有一个姐姐,所以,自小跟着姐姐一起生活。为了减轻姐姐家庭的负担,祝仁波从小就会外出寻找工作,因为年龄太小,基本上没有工厂愿意招收他,因此,他只能找一些零散的工作。

祝仁波的姐夫是警官学院的老师,基于这样一层关系,便将祝仁波介绍给学校,并且凭借着关系免除了他的学费。在姐夫的建议下,祝仁波挑选了通讯技术专业。

起初,祝仁波对于这个专业是非常陌生的,在长期的学习下来,却慢慢地爱上了这个专业,并立志要将通讯技术学好、学透,一定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栽培。

所谓: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祝仁波就是那只笨鸟,他没有过人的天赋,只能靠着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来掌握知识,后期不断进行复习才能完全将知识印刻在自己的脑子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也终于是学成毕业了,并且进入军统局工作。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三、六十多年后三人相见

1949年,共产党解放北平,国民党退守台湾,一切都如同梦一场,三人的特务生涯也就告一段落。

戴笠也在这时遇难,特务机构如同无头的苍蝇般晕头转向,内部开始变得混乱不堪。有许多特务都跟随蒋介石去到了台湾生活,然而,他们三个人却没有选择前往台湾,而是留在了大陆。

三个人留下来都有着各自的理由,所以,在接媒体采访时,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虽然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但是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母亲,她生育我养育我,我不能抛弃她,只要踏在这片土地上才能让我感到安心。

”祝仁波激动地说。

戴以谦也是如此,他认为大陆才是他真正的家,去到台湾他只会不适应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前往台湾的机会。

我不会去台湾的,我仅仅在军统局工作了三年,且最初进入军统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我对他们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再加上,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正是需要我照顾的年纪,我不能抛下她不管……

”王庆莲是这样跟记者说的。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三人在之后的日子也没有过得很舒心,因为他们曾经做过国民党的特务,所以,在中国是要受到批斗的。

戴以谦在乡间干活时,被工作人员抓住,而后被判了有期徒刑5年,出狱后,妻子早就带着孩子改嫁了,仅剩下自己孤身一人。

祝仁波则是被下放到了一个农场里进行劳动整改,这一整改,便整改了将近20年的时间。整改完成后,也是孤身一人,无人陪伴。

王庆莲相较于他们俩来说,处境要好很多,因为她几乎没有得到惩罚,而是被调往了粮食局工作,之后的生活,也算是较为顺利。

祝仁波和戴以谦两人无儿无女,老了自然是无人照顾,于是,便住进了政府安排的养老院,以求安养晚年。

他们三人虽然都是军统特务出身,彼此却并不相识,由此,这才出现了开头所讲的那一幕。

8年前,3名八旬老人在养老院合影,身份为大陆最后的3名军统特务

三人在叙完旧之后,戴以谦主动提出说:“

我们三来拍个合影吧!就当留个纪念。

说完后,他们就陆续起身,工作人员也已经准备好了说:“

祝先生,您再往中间站一点……

”等到位置调整好后,工作人员按下快门,照片就拍好了。

这张照片很快便刊登上了报纸,标题就是:大陆最后剩下的三位国民党特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