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强国之本,只有提升教育水平,才能提升国民素质,建立富强的国家。

有这样一所学校,面积不大,却培育出了许多英勇的战士;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对所招学生的要求很高,校内纪律严苛,却仍有许多人前仆后继为这个学校而来,并以进入这个学校为荣;有这样一所学校,办学的时间不长,却培养了81位开国将帅。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一、将军的摇篮

“黄埔军校”创立于风雨飘摇的20世纪初,中国正处内忧外患之中。对外,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愈演愈烈。对内,是各路军阀割据混战,民众苦不堪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军队,是革命的关键。

伟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根据多年革命经验,提出了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想法。随后,他的想法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在各方的支持下,“陆军军官学校”屹立于广州黄埔岛,这所学校,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黄埔军校。”

在中国军事史上,黄埔军校一直是一个传奇。1955年的接受授衔的十位开国元帅,其中的叶剑英、林彪等5人,均毕业于黄埔军校。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足以抵挡敌人的一个师,更何况还有数名大将和上将。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当时,黄埔军校不仅仅有中国最优秀的将军作为老师,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论,以及外国最先进的军事技术。显而易见,如此的师资和配置,是当时中国境内的任何一所大学都没办法比拟的。

在各类战争中,黄埔军校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人才奔赴战场,他们英勇无畏,无所畏惧,他们的军心就是为中国革命的事业奋斗,反帝反封建,为建设人民自己的国家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里,黄埔军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出色的战士,提升了当时军队的战斗力,才有后来革命的成功,有了如今的世界强国。

二、革命者的聚集地

黄埔军校的门前有着一副这样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则为:“革命者来”。可以说,这副对联阐述了黄埔军校创立的初衷。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1924年,在黄埔军校举行的开学典礼的上,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地对第一批进入黄埔军校的数百名学生说:“

开设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肩负起中国革命的未来,从今天起,中国革命的历史将由你们来创造!

台下响起了掌声,孙中山先生接着说,“

如果你们想升官发财,那你们就是来错了地方,陆军军官学校,是为了创立优秀的革命军所建。所有人都要做好一辈子不升官、一辈子不发财的觉悟!

一番话过后,台下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而这,也是黄埔军校门口对联的由来。

黄埔军校的教育,贯彻“三民主义”,校内师生都以“民主共和”为信仰,广收学员,当时,中国的许多青年志士也都以进入黄埔军校为荣。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即: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当然,黄埔军校作为陆军军官的培育地,对招收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首先是学生岁数,主要招生的对象为年轻学生,一般年龄为25岁以内的成年青年学生。随着对外开放,各类新思想新教育也在中国境内传播。学生年轻化,他们在之前接受的教育也趋于“新”。单从这一点招生要求中,我们也可从中看出黄埔军校当时已经充分意识到,“新青年”将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其次,就是学生的受教育水平。黄埔军校要求:学生的学历应该在中学以上。即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接受入校之后的教育。

之后,则是身体素质。黄埔军校作为未来的军官的培育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

最后,就是信仰方面。黄埔军校要求学生要有国民党党员作为介绍者,不能有抵触国民党的思想,更要求要有加入国民党的可能。在此当中,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黄埔军校成立的初衷之一 。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虽然黄埔军校是一所“尚武”的学校,与此同时,学校要求学生的文化教育也要跟上。因为要赢得战争,不仅仅需要有强大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出色的政治素养和完备的军事素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黄埔毕业生都能文能武。基于如此,在战争中才可以发挥极大的能力。

此外,黄埔军校的纪律严格,包括了学生吃、穿、住、行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各学生要做到:吃饭时必须要安静,不得吵闹、不能谈话,也不能让碗和筷子发出任何声音;吃饭时坐得必须端正,手臂不得放置在桌面上,腿不能抬得高于凳子……

诸如此类,都是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细节。也正是因为注意这些细节,强调这些细节,从各地而来的各位青年学生,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战场上独当一面的军人。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毫无疑问,军校的特色教育,就是参与战争。

当时,黄埔军校招收的第一期学生,他们的教育还没有接受完毕,就因为形势所迫加入到了战争中,甚至当中的许多人,还成为了别人的“教官”。在各种各样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带头作用,也将军校教给他们的知识,交给了许多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军事知识的战士们。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极大地推动了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带领着各地的战士们推翻了当地军阀,消灭了当地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妄图阻止中国革命的封建势力。无论何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他们自己,也仅仅是刚从军校走出的学生,甚至于自身的军校毕业证都是在各类战争中收到的。

战场凶险,牺牲的人不计其数。他们年纪虽轻,却不畏生死,哪怕再危险也不曾退缩。曾有一位黄埔毕业生在斗争中负伤,却毫不在意地对同伴说:“快为我包扎,我还要继续参战!”如此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动容。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三、“黄埔精神”永放光芒

1926年十月,黄埔军校第四期开班仪式上,全体黄埔师生宣读誓词,其中提到“黄埔精神”:“

统一意志,亲爱精诚。团结、负责、牺牲。

1934年,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蒋介石说道:“

所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黄埔军校创立之初,我们只有500个人,只有500条枪。可是,我们如今却奠定了革命的军事基础,扫除了中国军阀,抵挡住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因为什么?这完全是因为孙中山先生所传授给我们精神,那便是黄埔精神!

如今,黄埔军校作为当时社会下的产物,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了历史。但是,“黄埔精神”却一直被传承了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多年以前,一群青年志士,立誓要振兴中华,坚持革命。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他们挺身而出。成为了一名中国军人。

“黄埔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而黄埔精神却不仅仅只有爱国主义精神,它包含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包含着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包含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开国将帅中有81名黄埔弟子,黄埔为何这么牛?门口对联阐释了一切

黄埔军校创立之初,正值民族危亡时刻。可以这么说,黄埔军校师生在创立之初,就早已烙印上深深的爱国主义。而如今,“黄埔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之中,并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岁月荏苒,时间如白驹过隙。黄埔军校离我们早已十分遥远。但是,黄埔军校留下的“黄埔精神”却仍在熠熠生辉,拥有极大地号召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激励着现在的学生和军人们,这便是黄埔军校的魅力,黄埔军校的传奇,仍在延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