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声明:吴学华原创作品,拒绝转载。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上一节我说到,杜月笙进入黄公馆后,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下等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近黄公馆掌权人林桂生,但是上天眷顾他,林桂生生了病,只有他符合条件去挡灾。他的尽心尽力,换来了林桂生的感恩,决定要提携他,而并非某些人胡乱猜测的那层男女关系。

挡灾之后的杜月笙,也被黄金荣高看一眼,调到身边当了跟班,地位高了不少,但是他仍和师兄马祥生睡在灶披间,并没有任何要重用他的迹象。

其实杜月笙根据自己在黄公馆几个月的经历,断定黄金荣和林桂生都是心机很深工于心计的人,绝不轻易重用任何人,要想获得他们的信任,单单一次挡灾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表现。

因此,杜月笙并不急躁,他开始走出黄公馆,接触原来的那些朋友,又通过顾嘉棠的人,认识了沪西曹家渡有名的“小铁墩”芮庆荣。芮庆荣长得满面横肉,生来就是一副铁打的身坯,拳头很硬,即便被人砍上几刀,伤好之后他还会拼命寻仇,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久而久之,遍体伤疤的芮庆荣拼出了名气,拜在青帮“通”字辈季云卿的门下,在沪西曹家渡一带,成了土霸王。后来杜月笙就是靠着这些朋友发迹的。芮庆荣和顾嘉棠一样,成了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

这期间,杜月笙还恋爱了,喜欢上了一个叫沈月仙的姑娘(有很多小说把沈月仙叫沈月英,其实是谬传),沈月仙长得非常漂亮,是苏州人,原先一家人跟着她父亲去东北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她父亲也客死他乡,沈月仙与她母亲流落到上海,母女俩租个小房子,靠着沈月仙幼时学会的苏州评弹,卖曲儿卖茶度日,日子过得很清苦。杜月笙有一次和顾嘉棠他们喝酒,酒后找地方听小曲,便认识了沈月仙,从此喜欢上她,隔三差五地上门。母女俩在上海滩也不容易,流氓痞子随时上门侵扰,自从杜月笙来了之后,那些人都不敢来了。在沈月仙的眼中,杜月笙成了她和母亲的靠山。

有一天晚上,杜月笙在灶披间,外面吵吵囔囔的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走出去一听,才知道公馆里的一拨人出去抢土(烟土),抢了一大包回来,让黄包车夫给送回来,哪知道断后的人都回来了,也不见黄包车夫的影子,所以大家求林桂生想个法子。

杜月笙在进入黄公馆后,也知道黄金荣仗着手下的人多,干一些无本的买卖,那就是抢别人的烟土。上海滩鱼龙混杂,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烟土被抢是常有的事,谁都没法查,也查不到,只能自认倒霉。有一次黄金荣的抢回来的烟土,还被自家人顺走了两包,那个人逃到乡下,买房子讨老婆。

反正胜者为王,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当时公馆内那些敢打敢拼的角色,不是被黄金荣带出风流快活,就是去赌场压阵了,剩下的都是小角色,谁都清楚,如果再去抢,说不定连命都没了,所以谁都不敢吭声。林桂生虽然焦急,却也不知派谁去才合适。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这时候,杜月笙站出来的:“让吾去试试!”

林桂生看着杜月笙瘦弱的身段,但他眼中却透出自信的光芒,不仅欣赏他的胆识,而眼下也实在无人可派,她略一思索,微微点了头,问道:“要不要派几个人跟着你去?”

杜月笙正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本事呢,哪里会让别人抢去功劳,所以他听了林桂生的话,微笑道:“不必了。吾一个人去就是!”

接着,他问清楚了运送烟土的路线,向林桂生借了一支手枪,自己又带一把匕首,就在林桂生和大家诧异的眼神中,他那瘦长的身影走出黄公馆。

根据很多小说中对那一段的描述,杜月笙叫上一辆黄包车,直接往洋泾浜那边走,并且很快就追上了,他亮出手枪,贼人直接屈服,跟着他乖乖往回走,人赃并获之后押回黄公馆。

看到没有,期间只有那个拉着杜月笙赶过去的黄包车夫当目击证人,没有旁人。所以回到黄公馆,无论杜月笙怎么解释,都是说得过去的。

问题来了,贼人如果有胆量顺走一麻包烟土,肯定也是一个狠角色,不是一般的人,说不定还有同伙,东西到手之后,会尽快找地方藏起来,或者尽快赶到英租界那边。而黄公馆的打手们回去之后,也就是断后的人最后回去,才怀疑烟土被人顺走,产生了怀疑,报告给林桂生。之后大家与林桂生商议未果,再到杜月笙主动请缨,期间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而杜月笙叫上黄包车,居然一下子就追到了,顺利把烟土抢了回来。

天下哪有这么碰巧的事情?

其实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问题。所有的关于杜月笙的小说中,描写这一段的故事,都说那一包烟土是一百多斤。黄包车夫整天拉人,正常人的体重也是一百多斤,胖的人达到两百斤。所以一大包一百多斤的烟土,对于黄包车夫来说,并不重。抢到东西后不急着跑,还等着杜月笙去追?

还有一种疑问,那包烟土既然是他们抢回来的,如今被黄包车夫一个人顺走(只是一个人),为什么他们不敢再去追回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敢去?

我们来看章君谷先生《杜月笙传》中的记载:

……有人气急败坏地从外面跑来,报告桂生姐,说是有一票货色,一只大麻袋已经得手,交给某人雇黄包车拖到公馆来。那晓得断后的人都到达了,方才问过外头,运货的人却还不曾到,他说只怕是出了什么岔子,请桂生姐快些派人去查……

看到没有?一伙人出去抢烟土,把烟土抢到手了,叫一个黄包车夫拉回来,居然都没有一个人跟随,任由那个黄包车夫把那么重要的烟土给拉走了。

奇不奇怪?

有人会解释,拉黄包车的也是黄公馆的人,所以别人放心!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这种牵强的解释,符合常理吗?几个人一起出去帮老板抢东西,东西到手,就让一个人拉回来?其他人在后面玩耍,而不是保护着货物平安回来?

所以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整个顺走黄公馆烟土的事件,完全就是杜月笙一手策划出来的。

以下是我的猜测,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出来。

杜月笙进入黄公馆几个月,以他的机灵和智慧(黄公馆上下都说他好),肯定知道黄金荣经常派人干无本买卖的事,因为他还没有得到信任,所以没有他去的份,他必须找机会显露自己的本事,得到信任。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他原来就在码头上混,有一大帮哥们。那天晚上,当他得知抢土的人出去之后,就暗中通知了他的哥们,来一个半路劫道,由于劫道的人数不少,而且都蒙着脸,所以办事的人回到黄公馆,不敢再去冒险。如此一来,杜月笙独自出马,按照计划,一个人顺利把烟土拿回来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杜月笙仗义疏财,为人和气,早就与那几个抢烟土的人成了好哥们,几个人商议好了,配合他演一出戏,事成之后少不了大家的好处。之前大家就得过他不少好处,这种帮人又利己的事情,谁不会干呢?

但是林桂生是傻子吗?

当然不傻!

以林桂生的精明,肯定也看出了一点问题,可是她转念一想,杜月笙能够让黄公馆内的其他人配合演戏,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非常高明,是个人才!再者,杜月笙替她挡灾,那可是实实在在白天夜晚熬下来的。另外还帮助曹总翻译官的老夫人挡了灾,天命如此,不是一般人。

所以,在林桂生的眼中,杜月笙是一个有谋略的福将,即便她看出了端倪,也不会点破,顺着杜月笙的戏继续往下演。她很爽快地饶过了那个偷烟土的车夫,并且给了100块钱,让那人滚出上海滩,永远不能回来。

杜月笙很聪明,让黄公馆内的人配合演了一出戏,林桂生看破不点破

其实这一招是林桂生的手段,她在警告杜月笙:老娘知道你在唱戏,老娘不会动你的朋友,但是绝对不允许有下一次,否则,老娘就不顾情面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如果那个车夫真是顺手一百多斤烟土的贼,以林桂生和黄金荣的作风,能够轻易饶过吗?

要知道,之前偷走两块烟土逃到乡下的那个家伙,没过几天快活日子,就突然暴毙了。

在这件事上,林桂生不但赏了杜月笙,还赏了其余的人,这一手她做得很漂亮:烟土安全回来,我既往不咎,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黄金荣回来后,进门就听顾掌生说了杜月笙独自抢土回来的事情,他觉得杜月笙有胆识,进到内宅和林桂生商议,让杜月笙以后跟着一起去抢土,可是林桂生却不答应。为什么林桂生会不答应呢?请关注我继续往下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