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胡惟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宰相,其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因为他而引起的胡惟庸案更是成为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案,整个案件牵连人数高达三万左右,很多朝中大官都因此被杀,足以见得其影响有多大了。

从胡惟庸当宰相到最终被朱元璋处决,总共历时7年,有人认为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忍受七年,主要就是为了一个局,而胡惟庸刚好就是入局的最佳人选,甚至还有人认为胡惟庸没有谋反,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朱元璋重用胡惟庸

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并且对权力十分痴迷的皇帝,他自从登基之后,就开始对身边权臣进行处理了,在所有权臣当中,宰相李善长就是最大的一个,原本朱元璋刚成为皇帝之际,都没有打算设立宰相职位,可是因为淮西勋贵集团在朝中影响力太大,再加上他们都是当年跟随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朱元璋不好不给面子,于是才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任命李善长为宰相。

李善长这个人在朱元璋创业期间,就已经表现出相当不错的管理才能,朱元璋让他当宰相,主要就是希望能够借助李善长之手稳定勋贵集团,方便自己稳定皇权,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李善长并非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在成为宰相之后,他开始变得目中无人,私下结党营私,大有和朱元璋对着干的意思,让朱元璋很是畏惧。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产生了让李善长回家养老的想法,随后就去询问刘伯温在李善长之后到底谁最适合当宰相,朱元璋先问杨宪是否合适,结果刘伯温说杨宪没有宰相的度量,随后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结果刘伯温说他心胸狭隘,最后朱元璋问胡惟庸如何,刘伯温依旧给出否定的答案。

朱元璋见刘伯温将三人都否定了,就说要让刘伯温当宰相,结果刘伯温说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朱元璋才没有继续为难刘伯温,经过此事之后,刘伯温也明白了朱元璋的一些想法,从而先后多次找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担心刘伯温回到老家会结党营私,就让刘伯温住在京城儿子家中,这样一来方便自己监督刘伯温。

明明刘伯温已经说了杨宪、汪广洋以及胡惟庸三人不适合当宰相,可是在后来朱元璋却偏偏要让三人去当宰相,首先任用的就是杨宪,朱元璋这次是先让杨宪担任中书省右丞相,此为宰相副职,当时的宰相还是李善长,结果杨宪上位之后,就开始排挤李善长以及打压汪广洋,身上缺点崭露无遗,最终还没有正式成为宰相,就被朱元璋处决了。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也许很多人还比较好奇,当时朱元璋为何还要继续让李善长当宰相呢,实际上这主要还是碍于勋贵集团的面子,李善长的影响力太大,朱元璋担心突然让他回家养老,会引起官员们的不满,所以只能慢慢培养新人,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取代李善长。

杨宪被杀之后,朱元璋开始任用汪广洋为右丞相,结果汪广洋在位期间,啥事不干,成天畏手畏脚,这就让朱元璋更加不满意,直接将其撤职,让胡惟庸取代汪广洋,当时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所以后来李善长回家养老之后,胡惟庸就取代了李善长的宰相职务,毕竟是自家人,胡惟庸取代李善长才没有引起不必要的波动。

可以说胡惟庸之所以能够成为宰相,除了得到李善长的推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比较擅长讨好朱元璋,能够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朱元璋甚至认为胡惟庸是自己身边的一个忠臣,才会让他代替李善长。

胡惟庸开始专权

不过胡惟庸这个人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恰似当年刘伯温所说的一样,他也不适合当宰相。在成为宰相之后,胡惟庸就开始打压异己,甚至将再次得到朱元璋重用的右丞相汪广洋也给打压得不行,朱元璋看着胡惟庸不断走向自己对立面,终于打算出手了。

朱元璋让胡惟庸送药给生病在家的刘伯温,结果药送到不久刘伯温就去世了,御史中丞涂节开始举报正在斗得你死我活的胡惟庸与汪广洋,说刘伯温之死与两人有关,当时是胡惟庸下毒,汪广洋知情不报,两人都有罪。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朱元璋借此机会开始打压胡惟庸,原本就已经和李善长家联姻的胡惟庸,在受到朱元璋打压之后十分恐惧,他担心自己从前做的事情会被朱元璋发现,到时候自己可能就真的小命不保了,为了能够存活下来,胡惟庸打算殊死一战。

胡惟庸下定决心之后,就开始联络造反的队伍,他去寻找李善长的帮助,结果李善长以自己年老为由拒绝参与,但是对于胡惟庸造反一事,李善长并没有举报也没有阻止,这为后来李善长家族的覆灭埋下伏笔。

这边胡惟庸在私下偷偷谋划造反行动,那边朱元璋早已安排了涂节等人监视着胡惟庸的一举一动,当胡惟庸做好准备造反之际,朱元璋抓紧时机派大军长驱直入,杀得胡惟庸措手不及,最终胡惟庸被以谋反罪诛杀,李善长也因为知情不报被牵连,全家七十多口人都被处决。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朱元璋也就顺势将宰相制度给废除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宰相,朱元璋这个皇帝的权力再一次得到集中,不过后来朱元璋自己处理了一段时间的政务之后,发现实在太累,就设置了四辅官制度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等到朱棣继位后,又设立了内阁制度,从此内阁代替了宰相制度。

朱元璋为何等七年才杀胡惟庸

从胡惟庸当宰相到被杀,总共用了七年时间,很多人比较好奇,朱元璋为何要等七年才将其铲除呢?明明胡惟庸一上任之后就表现出一些问题了,为何当时朱元璋不直接对其下手?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同时也很残酷,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不敢,一个是不能。

从不敢的层面来说,朱元璋最开始都不想设立宰相,可是碍于勋贵集团的影响力太大,朱元璋才让李善长当宰相稳定他们,单纯从这个举动来看,我们就明白,当时朱元璋的皇权并没有后来那么集中,他还是存在一定担心害怕的,他根本就不敢对李善长等人下手,担心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皇位。

同理,胡惟庸和李善长等人是一伙的,让胡惟庸当宰相,代表的还是勋贵集团的利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朱元璋还不敢对胡惟庸动手,只能等待机会,而等待机会的过程,就是朱元璋不能动手的本质原因。

从涂节第一次举报胡惟庸害死刘伯温开始,朱元璋就已经不是不敢动胡惟庸,而是不能动他,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将其一举拿下,同时还可以借机废除宰相制度。可以说在这个事件之前,朱元璋一直都是在放纵胡惟庸,目的就是希望胡惟庸能够做错事,而在后来则是不断对胡惟庸施加压力,希望他做出更加过火的行为,毫无疑问造反就是最恶劣的行为,刚好胡惟庸做了朱元璋希望他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朱元璋再下手,方才能够服众,并且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最佳理由。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从胡惟庸被杀的整个过程来看,朱元璋还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至于有人说胡惟庸没有造反,完全是朱元璋强加给他的造反之罪,我觉得这种说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毕竟从利益的角度而言,朱元璋没有必要这样做,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朱元璋有更好的办法收拾胡惟庸,又何必铤而走险呢?

别说是胡惟庸这样的人会造反,就算是换成其余大多数人,在朱元璋的一系列操作下,也一样会造反,不信我们结合上边所说的情况来分析一下,朱元璋在胡惟庸刚刚当上宰相的时候,一直都是对其十分纵容的,就算胡惟庸专权,朱元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人弹劾胡惟庸,朱元璋都装作看不见。

古语有云“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胡惟庸本身就已经身居高位,朱元璋还对他百般纵容,长此以往,胡惟庸必然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朱元璋可能也是一个昏庸之人,再加上自己身处高位,身边阿谀奉承之人诸多,比如那些说胡惟庸老家祖坟发光之人,就是最为典型的推波助澜之人,他们会让本就目中无人的胡惟庸觉得自己可以取代朱元璋成为皇帝。

当胡惟庸心中已经有了当皇帝和造反的想法之后,朱元璋再对其进行打压,胡惟庸必然会病急乱投医加快造反步伐,而一旦这样,就刚好如朱元璋所愿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在乱世之中创业成为皇帝,要是没有一些驭人水平,单纯靠着投机取巧,怎么可能坐稳皇位呢?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并非他不想早点动手,而是不能动手

结语

胡惟庸之死,虽然说和他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但是更加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这些勋贵集团的存在,对朱元璋皇权产生了影响,他们不死,朱元璋睡不好觉啊,他们的结局从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