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美)刘子健《宋代中国的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海外宋史研究的顶级学者刘子健先生早期完成的一部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的论著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推出的中文版,主要内容特色有五——一是广泛参考了截至成书时间(1959年)为止的各类相关优秀研究成果,尤以中日两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为最;二是细致考察王安石的个人性格、用人偏好、施政方略、与皇帝的关系等,对于新法推进成败和整个宋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三是采取类马克思的视角,细致考察不同的阶层出身、经济状况与地域来源,对于宋代官僚之于新法的不同态度与立场的影响;四是采取类韦伯的视角,考察王安石和其他主要官僚,之于儒学的不同态度与不同政治思想倾向,对其在新法实施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的影响;五是把王安石变法放置在整个帝制时代和中国大历史进程中,探究其积极意义、局限性与失败的必然性。短短不到十万字篇幅,能承载如此丰富而有价值的内容,体现出作者的学术大家风范。即便放在今天,这仍然是王安石变法和宋史研究领域绕不过去的一部学术佳作,值得关注和细读。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美)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新经典·琥珀图书&上海三联书店):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多年的学者型官员马特洛克关于自己亲历的苏联解体历史的重要非虚构作品时隔二十五年之后的修订中文再版,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创内容价值——一是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大量补充访谈,披露了关于苏联解体历史的众多第一手史料细节,之于这一大历史变迁进程中众多重要的人和事,描绘形象而生动;二是作为长期在苏联工作生活的学者型官员,一方面能深入还原苏联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的内里,另一方面又能以他者“旁观者清”的眼光,相对客观地探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三是作为当时驻留苏联的美国外交最高代表,尽管其记述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立场和对美国政治的美化,但字里行间,还可以管窥美国在苏联解体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发挥的重大影响。在苏联解体三十周年之际,读这样的好书,足可温故而知新。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金观涛《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东方出版社):金观涛先生关于中国与世界大历史进程研究的一部集大成式作品,基于自己之于思想史与现代性研究的丰硕成果积累,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理工科理论与方法的熟练运用,为人类社会的数千年历史变迁,探究其本原性的运转规律与内在逻辑。作者文理兼修的“君子不器”精神,基于大历史视角的宏大视野,以及一以贯之的终极问题意识牵引,都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参考。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汪丁丁《情理与正义》(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汪丁丁老师在EMBA课堂上讲授的关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语境下的伦理学原理的课程实录,延续着其在《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等课堂实录里一以贯之的开拓发散、信息量极大的授课风格,融重要研究文献原文摘录、个人精彩点评、生活实例枚举、信息网络串联和个人学术随笔等于一体,注重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原创学术问题意识与学术史的系统观念,以及完备而不断延伸的知识网络体系。非常值得推荐。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刘擎 等著《从惊奇开始》(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上海季风书园策划的面向青少年的哲学公开课实录合集时隔三年之后的修订再版。这些公开课的主讲者,均为上海各大名校的中青年哲学学者。在讲授过程中,他们结合文艺影视作品和大量源自日常生活的丰富案例,为读者从容讲述包括政治哲学、艺术哲学(美学)、道德哲学、科学哲学等哲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思想谱系。条理清晰,框架分明,注重启发和培育读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完备的知识网络体系,是一本上佳的哲学入门书。值得推荐。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周绚隆《易代》(广西师大出版社):中华书局总编辑周绚隆老师聚焦明末清初以侯岐曾家族为中心的嘉定文人群体的生命境遇的一部动人佳作的修订再版。本书采取历史随笔和阅读札记的形式,通过细致阅读与爬梳包括诗文、日记、方志、笔记等在内的一手史料,并借助于扎实的文本细读能力与敏锐的历史学想象力,为读者还原出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在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交织着波澜、坎坷、艰辛与分裂的生命轨迹。作者的文笔,克制而隐忍,疏淡而平实的文字背后,却饱含对于研究对象的动人温情与其所处“大时代”的无限忧思。身处又一个“大变局”时代,读这样的文字,莫名心动,莫名心恸。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张明扬《弃长安》(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媒体人出身的作家张明扬老师关于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进程与主要人物命运的一部精彩纷呈的通俗史学作品,主要内容特色有五——一是每一章聚焦一位核心历史人物,以对于人物生平故事的记述与人物历史功过的点评,串接起安史之乱这一大历史变迁的来龙去脉与发生机制分析;二是广泛参考了关于这一时期历史研究的海内外学术佳作,并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而又严谨厚重的文字,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同时,也没有部分通俗史学作品所常见的表达轻佻化和过度当代化的弊病;三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和历史进程的理解,颇为深入和到位,体现出作者的不俗史识和知人论世的丰富阅历;四是尽可能克制对于历史人物的道德化和脸谱化评判冲动,设身处地地探究每一个人物的多元面向与复杂心境,对其保有起码的理解之温情;五是既关注决定历史进程走向的核心政治人物命运,也对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命运走向予以诗意叙写,一方面以他们的诗歌为史料佐证分析历史变迁,另一方面也深入探究诗作背后的诗人心灵境遇。综上所述,这样一部记录大唐兴衰之变的力作,非常值得关注和细读。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巫仁恕《劫后“天堂”》(广西师大出版社):台湾学者巫仁恕关于抗战沦陷期间苏州城市生活史研究的一部学术佳作,以茶馆、菜馆、旅馆、烟馆这“四馆”为中心,展现城市中上层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与中下层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并存的畸形城市生活样态。作者的论述,注重分析政治背景与时代环境之于城市生活的重大影响;在兼用媒体报道、口述回忆、商会档案等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文化史视角的历史场景还原与社会经济史视角的行业分析、组织分析双管齐下进行研究;且兼顾面上的城市运作生态分析与点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聚焦。尽管也存在媒体史料和商会档案史料的各自来源相对集中、渠道不够多元,在史料文本细读的深度与历史现场还原的细致度等方面,跟王笛、罗威廉等学者的城市史研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等缺憾,但整体而言,是一部简明清晰、流畅细读而不乏新意的城市史研究作品,值得关注。

论书|2021年12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葛兆光《到后台看历史卸妆》(活字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今天》杂志策划的学人自选文集系列专题——“视野”中的葛兆光先生文集的大陆图书版,由活字文化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品牌——“壹卷”联合推出。跟作者的学术研究论著相比,书中收录的这些随笔文字,更加肆意和犀利,其核心问题意识有二——一是讲述历史在后世发生的种种重构、扭曲与异化,以及这种传播畸变背后的政治权力机制与社会文化氛围;二是从容记录自己学术生活中的见闻、感悟与思考。相比之下,附录里的几篇自述和访谈文字,更加符合“视野”系列的编排体例和选文要求,整体参考价值也更大。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十二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