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明万历四十七年,明与后金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萨尔浒之战,此战明军召集十数万军队兵分四路,进攻后金,但因为各种原因大败而回,也因此此战成为明清易势的转折点,明廷在山海关外转入守势。之所以明廷在后来的万历末期到天启年间对阵清军尚能招架,是因为在萨尔浒之后当权派迅速启用了多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的最负盛名的非熊廷弼莫属!《明史.熊廷弼传》对此也有记载:

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

其战功之卓著,在明末的时代背景下尤为显眼,但是之后却被“传首九边”,不得不说是一场人间悲剧!而“传首九边”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把他头颅割下来,送到大明的各个边关要塞给守边的将士们看,惨烈之形,今人也不难想象!

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众多,牵涉党争则是被后世公认的一条!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1|传首九边的良将熊廷弼

国失良将,党争加剧,我们也可以看出熊廷弼生活的明末朝堂之腐败,阉党东林互相倾轧的一面,导致有功者不赏,下狱乃至处死,甚至被“传首九边”,这也是他的悲剧所在,更是后来众多军阀对明廷心生异心的根本原因。

个中具体,我们可以用熊廷弼半生经历来剖析。

其出生于湖北江夏(今武汉),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因为明朝时期大多数人具有很强的乡土观念,他顺其自然的成为楚党。但实际与东林关系暧昧,同时与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因此这就触犯了阉党的利益。

源于他经略辽东后的天启年间正是阉党势力最为猖獗的时候,和东林水火不容!其中杨涟更是弹劾阉党首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而被诬陷受贿二万两,惨死狱中。所以很不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熊廷弼在天启年间也因为和搭档王化贞不和,导致战败获罪,之后被阉党抓到把柄而迫害,传首九边!《明史.熹宗本纪》也有明确记载熊廷弼传首九边的经过:

壬寅,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

忠魂难安,并被后来的众多名将警醒,直接造成了明末众多军阀心生异心,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2|明末军阀左良玉

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明末党争严重,甚至因为党争可能波及与该党友好的人士将领稍有不慎就可能获罪,最终归宿多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也基于熊廷弼的这个反面事例,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之后众多军阀深受其影响,最出名的就是后来的袁崇焕、祖大寿、卢象升、吴三桂和左良玉。

袁崇焕

他本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幸得座师孙承宗器重镇守宁远,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一定程度上重创了后金,滚固了边防!基于这些成就,崇祯初深得思宗信任,但是崇祯三年即被凌迟处死,家人流徙三千里。个中原因,有前面熊廷弼的前车之鉴,以夸口五年平辽,但己巳之变后金兵临北京城下威胁京畿、杀害毛文龙、崇祯怀疑其和清廷议和为导火索,加之阉党余孽的煽风点火,最终导致一代名将魂归辽东,和前面熊廷弼生命最后时刻的党争激烈,名将下狱处死情节何其相似?《明史.袁崇焕传》也记载了他被杀的经过:

(己巳之变后金兵临北京城下后)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最终袁崇焕带着他“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遗愿长眠于地下。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3|明末将领袁崇焕

祖大寿

他是袁崇焕的部下,跟随袁崇焕多立有战功,己巳之变时随其入关保卫京师。袁崇焕被下狱后,因为熊廷弼和袁崇焕的前车之鉴,怕受牵连,毁关出逃!崇祯皇帝让狱中的袁崇焕写信招抚,才返回明朝。后来虽然因为怀着对故国的感情诈降过清廷,但在崇祯十四年的松锦大战中战败之后正式投降,不能说熊廷弼“传首九边”和袁崇焕凌迟处死对其没有一点影响。因为这也许是他思虑之后看清了朝廷党争腐败,名将立功也难栖身的本质,失望之后作出的决定!也因此他并没有和洪承畴、吴三桂一样,为清廷卖命过多。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4|明末名将祖大寿

卢象升

其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出生在常州府,天启二年(1622),刚过二十的他即考中进士,意气风发,少年英才。后来更创立了明末关宁铁骑之外闻名天下的天雄军,这支军队随他多次击败了外敌内寇,以至于他被戏称为“卢阎王”。

但在崇祯十二年,他失手了!此时卢象升才在前一年率领天雄军随洪承畴、杨嗣昌打得张献忠投降、李自成以数骑遁,但是因为清军入塞,不得已率五千军队北上巨鹿阻击。因为前面熊廷弼和袁崇焕的前车之鉴,身后是亿万百姓,更是腐败朝堂,于公于私都必须死战数倍于己的清军,坚守不退。同时由于监军太监高起潜拥兵不救,导致明末真正的帝国擎天柱卢象升以身许国、战死疆场,后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可以说这是时势,更是人祸。《明史.卢象升传》对于他殉国情节也有记载: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壮烈殉国之情形,跃然纸上!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5|明末的帝国擎天卢象升

吴三桂和左良玉

之所以把他们放一起是因为他们两位都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成长轨迹差不多,在崇祯一朝都是从中下级将领一路晋升为侯伯。但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皇帝下诏勤王的时候,两位都表现了军阀本质:吴三桂行军缓慢,左良玉掳虐南下!究其原因,除了时势、两人心态都是利己之外,其实深一层还有熊廷弼、袁崇焕等事件的影响!

熊廷弼“传首九边”是怎么回事?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图6|明末军阀吴三桂

当然深受熊廷弼“传首九边”的将领还有很多,他们几位只是其中代表!

正因为熊廷弼立有大功,却被“传首九边”。朝廷的作法,导致明末众多将领心有戚戚,和明廷逐渐离心离德。稍微存一丝感情,要么如祖大寿投降之后销声匿迹、苟延残喘、不为新主卖命;要么如卢象升一般以身许国,成就忠烈之名;实在极端一点就如吴三桂和左良玉这种,直接蜕变成军阀,只做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而明廷对熊廷弼及袁崇焕的处理导致了其他多数将领的离心离德,成为明亡众多因素之一。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出,版权为日月千年依旧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熹宗本纪》《明史.袁崇焕传》《明史.卢象升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