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明萬曆四十七年,明與後金發生了震驚朝野的薩爾浒之戰,此戰明軍召集十數萬軍隊兵分四路,進攻後金,但因為各種原因大敗而回,也是以此戰成為明清易勢的轉折點,明廷在山海關外轉入守勢。之是以明廷在後來的萬曆末期到天啟年間對陣清軍尚能招架,是因為在薩爾浒之後當權派迅速啟用了多個能征善戰的将領,其中的最負盛名的非熊廷弼莫屬!《明史.熊廷弼傳》對此也有記載:

四十七年,楊鎬既喪師,廷議以廷弼熟邊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禦史,代鎬經略。督軍士造戰車,治火器,浚濠繕城,為守禦計。令嚴法行,數月守備大固。

其戰功之卓著,在明末的時代背景下尤為顯眼,但是之後卻被“傳首九邊”,不得不說是一場人間悲劇!而“傳首九邊”的定義,顧名思義就是把他頭顱割下來,送到大明的各個邊關要塞給守邊的将士們看,慘烈之形,今人也不難想象!

造成這一事件的原因衆多,牽涉黨争則是被後世公認的一條!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1|傳首九邊的良将熊廷弼

國失良将,黨争加劇,我們也可以看出熊廷弼生活的明末朝堂之腐敗,閹黨東林互相傾軋的一面,導緻有功者不賞,下獄乃至處死,甚至被“傳首九邊”,這也是他的悲劇所在,更是後來衆多軍閥對明廷心生異心的根本原因。

個中具體,我們可以用熊廷弼半生經曆來剖析。

其出生于湖北江夏(今武漢),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因為明朝時期大多數人具有很強的鄉土觀念,他順其自然的成為楚黨。但實際與東林關系暧昧,同時與楊漣、左光鬥、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等東林六君子也關系匪淺,是以這就觸犯了閹黨的利益。

源于他經略遼東後的天啟年間正是閹黨勢力最為猖獗的時候,和東林水火不容!其中楊漣更是彈劾閹黨首領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而被誣陷受賄二萬兩,慘死獄中。是以很不幸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熊廷弼在天啟年間也因為和搭檔王化貞不和,導緻戰敗獲罪,之後被閹黨抓到把柄而迫害,傳首九邊!《明史.熹宗本紀》也有明确記載熊廷弼傳首九邊的經過:

壬寅,熊廷弼棄市,傳首九邊。

忠魂難安,并被後來的衆多名将警醒,直接造成了明末衆多軍閥心生異心,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2|明末軍閥左良玉

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

明末黨争嚴重,甚至因為黨争可能波及與該黨友好的人士将領稍有不慎就可能獲罪,最終歸宿多成為黨争的犧牲品也基于熊廷弼的這個反面事例,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之後衆多軍閥深受其影響,最出名的就是後來的袁崇煥、祖大壽、盧象升、吳三桂和左良玉。

袁崇煥

他本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幸得座師孫承宗器重鎮守甯遠,先後取得了甯遠大捷、甯錦大捷,一定程度上重創了後金,滾固了邊防!基于這些成就,崇祯初深得思宗信任,但是崇祯三年即被淩遲處死,家人流徙三千裡。個中原因,有前面熊廷弼的前車之鑒,以誇口五年平遼,但己巳之變後金兵臨北京城下威脅京畿、殺害毛文龍、崇祯懷疑其和清廷議和為導火索,加之閹黨餘孽的煽風點火,最終導緻一代名将魂歸遼東,和前面熊廷弼生命最後時刻的黨争激烈,名将下獄處死情節何其相似?《明史.袁崇煥傳》也記載了他被殺的經過:

(己巳之變後金兵臨北京城下後)崇煥甫聞變即千裡赴救,自謂有功無罪,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将為城下之盟。十二月朔,再召對,遂縛下诏獄。法司坐崇煥謀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煥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家。

最終袁崇煥帶着他“死後不愁無勇将,忠魂依舊守遼東。”的遺願長眠于地下。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3|明末将領袁崇煥

祖大壽

他是袁崇煥的部下,跟随袁崇煥多立有戰功,己巳之變時随其入關保衛京師。袁崇煥被下獄後,因為熊廷弼和袁崇煥的前車之鑒,怕受牽連,毀關出逃!崇祯皇帝讓獄中的袁崇煥寫信招撫,才傳回明朝。後來雖然因為懷着對故國的感情詐降過清廷,但在崇祯十四年的松錦大戰中戰敗之後正式投降,不能說熊廷弼“傳首九邊”和袁崇煥淩遲處死對其沒有一點影響。因為這也許是他思慮之後看清了朝廷黨争腐敗,名将立功也難栖身的本質,失望之後作出的決定!也是以他并沒有和洪承疇、吳三桂一樣,為清廷賣命過多。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4|明末名将祖大壽

盧象升

其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出生在常州府,天啟二年(1622),剛過二十的他即考中進士,意氣風發,少年英才。後來更創立了明末關甯鐵騎之外聞名天下的天雄軍,這支軍隊随他多次擊敗了外敵内寇,以至于他被戲稱為“盧閻王”。

但在崇祯十二年,他失手了!此時盧象升才在前一年率領天雄軍随洪承疇、楊嗣昌打得張獻忠投降、李自成以數騎遁,但是因為清軍入塞,不得已率五千軍隊北上巨鹿阻擊。因為前面熊廷弼和袁崇煥的前車之鑒,身後是億萬百姓,更是腐敗朝堂,于公于私都必須死戰數倍于己的清軍,堅守不退。同時由于監軍太監高起潛擁兵不救,導緻明末真正的帝國擎天柱盧象升以身許國、戰死疆場,後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可以說這是時勢,更是人禍。《明史.盧象升傳》對于他殉國情節也有記載:

起潛擁關、甯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裡,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應。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晟将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旦日,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壯烈殉國之情形,躍然紙上!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5|明末的帝國擎天盧象升

吳三桂和左良玉

之是以把他們放一起是因為他們兩位都是極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且成長軌迹差不多,在崇祯一朝都是從中下級将領一路晉升為侯伯。但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皇帝下诏勤王的時候,兩位都表現了軍閥本質:吳三桂行軍緩慢,左良玉擄虐南下!究其原因,除了時勢、兩人心态都是利己之外,其實深一層還有熊廷弼、袁崇煥等事件的影響!

熊廷弼“傳首九邊”是怎麼回事?又造成了什麼影響?

圖6|明末軍閥吳三桂

當然深受熊廷弼“傳首九邊”的将領還有很多,他們幾位隻是其中代表!

正因為熊廷弼立有大功,卻被“傳首九邊”。朝廷的作法,導緻明末衆多将領心有戚戚,和明廷逐漸離心離德。稍微存一絲感情,要麼如祖大壽投降之後銷聲匿迹、苟延殘喘、不為新主賣命;要麼如盧象升一般以身許國,成就忠烈之名;實在極端一點就如吳三桂和左良玉這種,直接蛻變成軍閥,隻做極緻的利己主義者!

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而明廷對熊廷弼及袁崇煥的處理導緻了其他多數将領的離心離德,成為明亡衆多因素之一。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錯誤希望大家及時指出,版權為日月千年依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參考文獻:

《明史.熊廷弼傳》《明史.熹宗本紀》《明史.袁崇煥傳》《明史.盧象升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