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巴里安
1917年末,协约国在意大利的拉帕洛有一个会议,他们讨论的内容很简单——成立一个“最高战争委员会”,以协调刚加入战争的美国和意大利军队。不过,这种会议最后不过是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之间的扯皮大会。
在互相扯皮时,德国这边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元帅
虽然俄国人已经退出战争,德国可以腾出手对付协约国联军,他们从东线向西线转移了大批部队,到1918年春季,德国人的军队已经在数字上超过了协约国部队。当时的协约国一共有156个师被部署在前线,而德国有192个。
可德国已经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得差不多了。
鲁登道夫
1917年11月,德国的陆军参谋长会议上,将领们已经注意到自己已经无力支撑。可鲁登道夫依旧想让德国体面的结束战争,也就是签订一个较平等的停战协议。为了能让联军接受这个协议,也为了能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一场“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是现在德国迫切需要的。
于是,“皇帝会战”计划出炉了。鲁登道夫将阿拉斯和圣康坦地区作为切入点,位于法国战场德军防线形成的突出部西面,也是联军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地形也更加简单。
从这里进攻,可以轻松将联军切割成几块。鲁登道夫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
1918年3月21日,拂晓,这一天大雾弥漫,是进攻的最好时机。
“暴风突击队”以小队为作战单位,比起大军团有更强隐蔽性,同时也更方便机动。进攻一开始,这支部队就作为“渗透战术”的核心撕开了联军防线。战役初期,“暴风突击队”让联军吃了苦头,一个堑壕一旦被突击队渗透,他们强大的近战火力会毫不留情地清扫每一处角落。
堑壕被渗透后,协约国士兵变得非常被动
在战役第一阶段——“迈克尔”作战中,德军依靠“暴风突击队”在6天内就推进了60公里,可以说是巨大胜利。他们恐怖的战斗力让协约国的前线陷入恐慌,尤其是钢盔上的迷彩和沾着血肉的工兵铲,成为突击队最大特征。
游戏“战地1”中的德国暴风突击队形象
这之后的4个月里,鲁登道夫又发动了3次进攻。在蒙迪迪耶,联军损失了上万人和1000门火炮,德军几乎触及到了亚眠地区外围的要塞。5月底,德军又横扫埃讷河地区,并推进到了马恩河附近。
德军的进展?图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对于德国,“皇帝会战”是一场战术上的大胜利,英军伤亡了30多万人,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
然而,鲁登道夫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之后“亚眠战役”德军的全面溃败。
“皇帝会战”初期,德军凭借突击队的机动性迅速推进到亚眠附近,但由于攻势推进过于激进,使得战线延展太长,后勤补给开始跟不上了。再加上各个部队之间离得太远,进攻上缺乏致命的穿透力,德军防线宛如一个凹陷的山丘,十分容易被联军反过来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