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策划/编辑:雅韵 责编:yellow&cici

审核:李云

说到肉毒毒素,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相信大多数同学脑海中出现,是它在医美抗衰界“除皱大师”和“瘦脸大师”的称号。

但你知道吗,其实肉毒毒素是已知微生物毒素中毒性及致命性最强的物质。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别慌别慌!这个“毒”若是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美容抗衰,还可成为全身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凶器”秒变“神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讲它,扒一扒你不知道的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的发现

1895年,在一次食物中毒事件中,比利时人Ermengem发现了肉毒杆菌,于是它开始被运用于毒药中。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后来人们发现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蛋白——肉毒毒素。

它可以通过阻断神经和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传递, 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简单来说就是干扰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于是肉毒毒素开始被用于医学药品中。

最开始肉毒毒素主要用于眼肌痉挛的治疗,直到1987年,一位患者在接受加拿大眼科医生Jean Carruthers博士的治疗时,发现每次注射肉毒毒素后,眉间额头上的皱纹都得到了改善。

此后肉毒毒素才逐渐应用于医疗美容。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

医美是目前肉毒毒素运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大多数人也是通过医美认识它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瘦脸针”、“瘦腿针”,其实就是通过注射肉毒毒素,让肌肉松弛萎缩。

除了改善肌肉肥大的情况,肉毒毒素还可以改善动态性皱纹(抬头纹、法令纹等等),是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方式之一。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皮肤问题的治疗

随着对肉毒毒素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拓展,肉毒毒素可应用的方向越来越广泛,很多皮肤问题的治疗也会用到它。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瘢痕疙瘩

研究证实,肉毒毒素能够通过抑制瘢痕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促进瘢痕组织内胶原纤维降解、 降低转化生长因子 β 活性及创面周围组织张力,从而达到促进瘢痕消退、 减轻瘢痕瘙痒及疼痛、 预防瘢痕复发等目的, 被广泛应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

面部潮红

由于乙酰胆碱会扩张皮肤血管,而肉毒毒素可阻断周围神经释放乙酰胆碱,所以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防红斑及潮红的发生。

多汗症

汗腺和唾液腺神经的传递物质均为乙酰胆碱,肉毒毒素注射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暂时减少汗液的产生,一次治疗大概可维持效果约6个月。

虽然它需要重复注射,但相比于交感神经切断术,肉毒毒素注射的有效率高、危险性低,所以目前仍是一线疗法 。

腋臭

大汗腺的异常分泌是产生腋臭的根本原因。而肉毒毒素选择性的作用于胆碱能神经, 可以减少大汗腺的异常分泌。不过由于肉毒毒素作用时间较短,可以作为除常规手术治疗外,相对比较微创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他临床领域的应用

除了皮肤科,目前肉毒毒素还在神经内科、康复科、泌尿科、眼科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眼科

睑痉挛与斜视可利用肉毒毒素进行微创治疗,与手术矫正相比,创伤性较小。

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缓解症状的保守治疗,无法根治疾病,且易出现眼睑下垂及复视等不良反应。

康复科

对某些因肌肉或腺体紊乱而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肉毒毒素注射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神经科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

研究表明,肉毒毒素可通过抑制外周神经递质释放,间接影响中枢敏化,同时可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自发放电,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其他

肉毒毒素还可应用于便秘、肛裂、喷门失弛缓症、尿失禁、慢性偏头疼、慢性腰背痛、脑卒中、外伤性脑损伤及大脑麻痹等临床疾病的治疗。

除了瘦脸,肉毒毒素还有这么多奇怪的用途……

总的来说,肉毒毒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研究为无数爱美人士以及被各种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信未来随着不断探索,肉毒毒素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点个在看+分享,让更多人认识它。

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药物,欢迎留言告诉我~

〔参考文献〕

[1]张福荣,罗华菲,张成豪,朱壮志,王浩.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与剂型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2016,37(04):283-288.

[2]李楠,李巍,王涛,阴爽,陈伟华. A型肉毒毒素应用方向的进展[J]. 中国临床研究,2020,33(12):1723-1725.

[3]崔泽龙,张雪梅. A型肉毒毒素在瘢痕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04):295-297.

[4]姜烨容,霍然. A型肉毒毒素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04):298-30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