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在十四年的抗战生涯中,诞生过无数为国而战的英雄豪杰。而在他们之中,不乏有女流之辈。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人物——李杏阁,便是这些爱国母亲中的一员。河北安平,乃抗战时期的冀中要地。1939年2月9日,日军攻占该地后,便大肆对我同胞实施“三光”政策。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安平的百姓没有退缩。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日寇斗智斗勇,而李杏阁也是其中一员。她生在一个贫苦之家,少时便饱尝人间疾苦。结婚之后,由于良田悉数被日寇所占,全家的生计主要还是靠丈夫打短工来维持,日子十分艰难。直到八路军到来之后,她们家的光景才算好了些许。正因如此,李杏阁才会坚定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之中。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日后人称“子弟兵母亲”的冀中农妇——李杏阁(1901-1964)。

1942年5月初,日军集中5万人对冀中平原一带实施大规模“扫荡”。处于核心地段的安平首当其冲。仅两个月的时间,敌人便在县城、村镇以及周遭公路上修筑了8个炮楼,27个据点,同时增兵2000余人。这些人隔三差五地便会对下乡“扫荡”,无恶不作。在如此艰难的斗争环境下,李杏阁并未有丝毫退缩。刚开始,她只是负责看护1-2个伤员。后来随着伤员逐渐增多,她干脆把自己的房子腾了出来,成立了一座秘密的“临时病房”。这还不够,院子里还有隐蔽的地道,用于隐蔽重伤员与药品、医疗设备。战斗越发残酷,而李杏阁的活也更忙了。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照料重伤员的李杏阁。

那时候,冀中地区的战士们还特意编了一首歌谣:“冀中抗日战鼓响,报子营出了个李大娘。李大娘热心肠,爱护子弟兵名声扬”。这“李大娘”,说的就是李杏阁。平日里,临时病房并没有多少医护人员,所以除了照料为伤员喂饭、上药等护理工作外,李杏阁还要生火做饭,洗衣晾衣。虽是一位平凡的农妇,但李杏阁并没有闲着。每当有护士对伤兵进行护理时,她总会在一旁仔细地看着,记住别人所做的每一个细节。她每一个动作都谨慎细微,耐心地看着伤员表情。日久天长,战士们对这位40岁的小脚大娘的“手艺”赞不绝口。天气晴朗时,李杏阁还会主动背起无法行动的伤员,带他们去院子里头晒晒太阳。虽然苦,虽然累,但这位坚强的大娘始终没有抱怨丝毫。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抗战时期,正在为八路军伤兵进行医疗手术的苏联医生。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主动照顾负伤伤员的冀中子弟兵之母——李杏阁。根据统计,总共有73名伤兵经过李杏阁的精心照料,重新回到了抗日队伍之中。也正因如此,这位母亲的光荣事迹传遍了冀中平原。1944年,冀中军区在报子营村召开表彰大会,会上授予其大红花与奖旗,上书“冀中子弟兵的母亲”。可以说,这便是李杏阁人生中最为骄傲的时刻。

冀中八路子弟兵之母,救助73名我军伤员,5万日军扫荡仍拒撤离

▲站在奖旗前的李杏阁。1964年,这位慈母因癌症去世,享年6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