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在祖国漫长的发展道路中,离不开每一位为之努力奋斗的战士,尤其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那些艰难踏过泥泞的草地,万里长征中不放弃的身影,都是现在和平社会最应该敬仰的人,尽管这些身影已经老去,但他们不该被遗忘。

今天要说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千万年轻人中,选择从军报国这条路的其中一个红军,踏过汗水,泪水,血水,现如今还在世的老革命红军命,走过长征的百岁战士。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在沁水县端氏镇杏林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总能听到一个名叫冯自根的老人坐在木椅上,用地道的四川乡音,回忆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1918年冯自根出生在四川省一个贫苦的乡村,乡村孩子日子不富裕,受到地主的压迫,却丝毫没有反抗能力。15岁的他偶然受到红军的帮助,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其中的一名战士。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这支队伍跟以前的当兵的有很多的不同,不仅不占老百姓的便宜,还总是帮助村民干活”后来回忆到自己的参军生涯,冯自根老人总会这么说。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爬雪山、过泥泞,多次在战斗中负伤,但冯自根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战场需要他,祖国的未来需要每一个坚强的战士,红军长征胜利后,当时国情已经非常混乱,日本大肆侵犯华北地区,中共不得已达成协议一致对外,全面抗战爆发,冯自根成为了一名八路军。经历过万里长征的历练,冯自根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加自信了,他参与了多场战斗,还立了好几次功,到1942年,冯自根已经是八路军营长。

但最让冯自根自豪的,还是被朱老总赞扬。战场上,兵器无情,死亡与鲜活的生命擦肩而过,冯自根不幸严重负伤,接到命令回到陕北静养,休整了很长一段时间,冯自根接到命令,成为了朱总司令身边的警卫员,后来因为优异的表现,成为了朱老总得力的警卫班长,这让冯自根特别欣慰。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此后,冯自根还拥有了读书的权利,为此他十分珍惜在军政大学学习,也弥补了年少因为贫穷而丧失学习的机会,他也非常感谢国家对他的培养。学成归来后,冯自根带着自己的一身所学继续踏上了战场。1942年,在一起作战中,他的左手掌被子弹击穿,至今手骨变形,无法舒展,落下了永久的病根,阴雨天疼痛不止,年老后,他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打开左手手掌。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但战争没有结束,他不能停止战斗,1944年,在一次攻打敌人据点的战斗中,冯自根不幸被敌人击中,还好医治及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是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也从此告别了战场。退伍后,冯自根落户疗伤地沁水县端氏镇杏林村安家。

一个眼睛看不清东西,不能看见强光,会受到刺激,会流泪,需要常年带着帽子。右股骨上部、右小腿上,仍有弹片残留无法取出……但是,老人笑着面对每一个人,他永远不会为了这身伤痛难过,老红军眼睛闪光,兴奋溢于言表,提起当年的战斗生涯,老人显得很激动。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毕竟年事已高,他对以前多是碎片式的回忆。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沁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编写的《沁水革命老区》一书,曾根据冯自根的回忆集结成文收录其中。那是他的青春,这一身伤病虽然熬人,是他为了国家最好的奉献,他觉得很值得,一点也不后悔。

如今的冯自根自在美满,儿子儿媳一起照顾他,每年国家补助生活费,不用为柴米油盐困扰。冯自根老人就这样低调的生活着,200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祝活动,老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问候。老人的丰功伟绩,宛如手中金灿灿沉甸甸的“抗争胜利纪念章”,是最珍贵的,用鲜血和性命才换来的幸福。

国家每年补助8万,已经102岁的老红军,曾是朱老总的警卫员

结语: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在无数个咬牙睁开眼继续战斗的战士,他们有些家喻户晓,更多的是无数人默默地付出和奉献。他们是永远让人骄傲的无名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