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奇谋不能胜”!诸葛亮北伐失败因看不到这点!

诸葛亮正史5次北伐为何均以失败告终?归根到底是他保守的战略心态所致,因为北伐“非奇谋不能胜”。

“非奇谋不能胜”!诸葛亮北伐失败因看不到这点!

首先,蜀汉本来国力相对于魏国是弱势一方,尽管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但人口却只有魏国1/4,古代搞生产人是关键,再说,魏国地盘更大,土地多平原,所以生产的粮食自然更多,而粮食产量对打仗的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蜀汉和魏国的疆界乃大体在秦岭附近,崇山峻岭易守难攻,魏国占据天时地利,以逸待劳之下自然更有优势。建安六年,汉军围攻小小陈仓而不下,本来大可以围城让陈仓城断粮,届时其必定不攻自破,但由于汉军军粮接济困难,最后只能退兵,可见地理劣势对蜀汉军队的影响有多大。

“非奇谋不能胜”!诸葛亮北伐失败因看不到这点!

所以国力上耗不过魏国,地理优势也不在自己一方,诸葛亮要想北伐成功必须用奇谋,但这正是孔明的短板。《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有一句是“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是应变和谋略不是诸葛亮所长。

孔明不但自己想不出“奇谋”,连将领想出的“奇谋”也一口否决。魏延曾建议仿效当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领数千精兵出子午谷攻长安,诸葛亮则出斜谷,双方在潼关汇合,这就是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但孔明认为此举太冒险,故并未接受。

“非奇谋不能胜”!诸葛亮北伐失败因看不到这点!

所以当时总体的形势是,用奇谋不一定成功,但不用奇谋一定不成功,诸葛亮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仍然稳打稳扎按部就班地行兵布阵,这不是慢性死亡吗?反而最后的结局是,魏国邓艾用“暗渡阴平”的奇谋灭了蜀汉,如此想来实在讽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