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美国第一次见到摩天大楼,说了一段话,洋人听后沉默了
“如今的安居乐业,都是先烈们用鲜血跟生命换来的。”
如果要评选一个最不愿提及的历史朝代,那么清朝的晚期,大概率得票率是最高的。只要翻开历史课本随便看一看都明白,晚清时期的老百姓都是吃着大苦的年代,加上清廷的无能,各路列强入侵中国,而清廷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让百姓们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清廷派出的代表,便是名臣李鸿章,而李鸿章受到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比较复杂,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称得上是最为褒贬不一的人物。
但有一说一的是,李鸿章签订的条约,这完全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整个清廷的意愿,只不过李鸿章却是成为了那个挡靶子的人。
然而在洋务运动之中,李鸿章跟张之洞等人都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洋务运动并没有让清朝真正走上富强,但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那就是想要自身的强大,那就要好好学习,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
然而就在当年,李鸿章第一次来到美国,看到阡陌纵横的摩天大楼时,他说了一句至今都让人倍感心酸的话。
李鸿章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你们的摩天大楼,我看它们足足有20层以上这么高,我在欧洲也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大楼,我们也建造不了这么高的大楼,如果我们建造的这个高度的话,会非常的不牢固。”
这话并不是李鸿章妄自菲薄,而是当时清朝的中国还真就处于一种国力乏善可陈的程度,当时李鸿章游历了几个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当时正进行着工业革命,李鸿章联想一下自己国家之后,自然觉得会有一种无力感,萦绕在心头。
说起李鸿章这个人,如果不是晚清时期那一系列事件,他很大可能会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都能留下位置的忠臣,当然如果按李鸿章做过的正事来看,忠臣也是绝对够格了。
李鸿章17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这在那个并不是人人都能读书的年代,李鸿章的成就绝对算得上是人中龙凤。
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中,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曲线救国的成效,但一场甲午中日战争便是让持续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此时李鸿章的心路不言而喻,谁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好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
从1896年开始,便是有着李鸿章四处拜访国家的现象,讽刺的是,当时的清朝岌岌可危,不少国家虽然表面上欢迎着李鸿章,但他们对于李鸿章的态度,仿佛就是看待一只丧家犬一般,毕竟当时的清朝在列强眼里,就如同一个笑话一般的存在。
在《李鸿章传》中提到,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辛丑条约》的签订下,精神上再度受到了严重打击,最终去世,终年79岁。而在11年之后,清朝也正式覆灭,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有一个问题是值得疑惑的,为什么李鸿章一直都是一个争议那么多的人呢?这其中绕不开的就是:很多历史事件,将李鸿章的道德问题体现了出来,然而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又会本能的用圣人的标准去看待一个人,毕竟从道德的标准来看,李鸿章肯定是一位不完美的人,或者说,谁都是不完美的人。
也有人觉得,李鸿章更多都是一位服务于清朝的人,而不是一位服务于国家的人,总而言之,这些所谓的评价能够立足,也并不是不对,只不过站在李鸿章的立场上,他也是一位没得选择的人。
也许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将自己带入李鸿章的视角,他大概也只是一个有着道德缺陷的普通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