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许世友上将解甲归田后发一个大脾气,迟浩田上将忙了大半年!

众所周知,迟浩田上将曾是27军的小兵,也是许世友上将的部下。50年代末,许世友在南京军区当司令员时,有人要将迟浩田调出27军,迟浩田不愿走,结果许世友亲自发话,谁也不准调走迟浩田!人称许世友在关键时刻帮了迟浩田一个大忙,也成就27军出了两个上将。

时至1985年初,许世友已经解甲归田好几年,算是在家赋闲养老。一次,某单位要在青岛召开座谈会,许世友觉得应当参加会议,于是决定离开南京远行一次。

为什么要去,青岛是他战斗过的老地方,此外,他还有一个心愿:在路过济南时,去向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九纵烈士们敬献花圈,以表心中怀念之情。

迟浩田时任济南军区政委。

许世友上将解甲归田后发一个大脾气,迟浩田上将忙了大半年!

临行前,许世友亲自给迟浩田打电话,说:

“我最近路过济南,想为解放济南的烈士,特别是九纵烈士墓地敬献花圈,请做好准备。”

许世友说的九纵,就是27军的前身。

迟浩田接到电话后,立即派人安排,不料问题来了,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各个纵队的烈士都有,唯独没有找到九纵的烈士。

结果,许世友乘坐火车到了济南,说:“通知小迟到车上汇报情况。”

迟浩田赶过去,把上面的情况向许世友作了汇报,然后说:“请老司令下车吃餐便饭。”

许世友一听九纵的烈士墓没有,就发脾气了,说:

“既然九纵的烈士墓尚未找到,我就不在济南下车了。”

他停了一下,忍不住又说道:

“毛主席点名让我打济南,原定要打几个月,结果我们8天8夜就打下来了,胜利来之不易,这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是我们的战友,是解放济南的英雄,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他们用命换来的。解放济南九纵牺牲了1000多人,怎么就找不到墓地呢?埋到哪里去了?你继续查找。找到后告诉我一声,不然我们对不起牺牲的烈士,对他们的亲人也无法交代。我们九纵不是有一个好传统:战斗中不准丢一名伤员和烈士吗?所以,战士奋勇杀敌,知道伤了有人救、牺牲了有人管。所以,他们跟随我们南征北战,跟随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许世友上将解甲归田后发一个大脾气,迟浩田上将忙了大半年!

许世友发了脾气,济南没下火车,当天也没吃中饭,只是要迟浩田代他本人向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的纪念碑献上一个花圈

这一下令迟浩田着慌了。他回去后立即给27军政委打电话:“尽快找到九纵烈士墓地,落实许司令的指示。”

他要求27军根据所存烈士资料尽快来济南寻找九纵烈士墓地。随后27军军部召集三名机关干部组成了寻墓小组,即刻赶往济南寻找烈士墓地。

寻墓小组到了济南后,迟浩田亲自来宾馆看望他们,说:“济南军区一定大力支持寻墓工作,我已向山东省委反映了情况。”

寻墓小组也决心很大,表态努力寻找,一定落实好老司令的指示。

随后,寻墓小组到山东省查阅资料得知,九纵打济南时是从城东边进攻,而济南外城东边属于历城县,所以九纵的烈士没有安葬在济南市英雄山,极有可能埋葬在历城县,于是立即赶往济南城东的集中和散葬的三个陵园,逐一查看。

在历城县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这里有1100多个坟,大多数是九纵的。当初修建墓地时没有立碑,只在坟头边插了木牌。后来九纵一路南下作战,离开了济南,时间久了,木牌朽烂,无法分辨木牌上的字迹,人名和墓地已经对不上号,所以都作无名烈士安葬了。

寻墓小组又了解到,在距孙村镇10多公里的荒山里有70多个坟墓,其中九纵有46名烈士,但这个陵园长期无人管理,长满了荒草。这些坟墓没有立碑,但当地老百姓在每个坟头竖立了一个小石碑,雕刻了烈士的姓名和职别,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寻墓小组立即赶过去,逐一对烈士墓地石碑拍照。

许世友上将解甲归田后发一个大脾气,迟浩田上将忙了大半年!

巧合的是,九纵下属的三个师及直属部队均有烈士安葬于此。可是,他们回去一查,27军烈士登记表上却并没有这46名烈士的名字。后来,他们才从老百姓口中了解到,解放济南时九纵医疗队住在孙村镇,这里收治的都是重伤员,很多重伤员牺牲了,就安葬在这里。而他们没有被登记在册,只是作为失踪人员进行统计的。

墓地找到后,寻墓小组与济南市民政部门商议,把46位烈士坟墓迁到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但国家民政部有规定,土葬坟墓一律不准搬迁,特殊情况要经民政部批准。迟浩田说:“那就请示济南市委。”

济南市委答复:九纵为解放济南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第一个攻入济南城的英雄部队,又是几个纵队中伤亡人数最多的,而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没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九纵烈士陵墓,这46人有特殊的代表意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同意迁到英雄山烈士陵园。”

迁坟时,27军已赴老山前线作战。迟浩田又决定:由济南军区协助烈士陵园承办,墓地样式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保持一致,采用青石建造墓前立碑。

迁坟工作完成后,寻墓小组进一步核实九纵烈士的情况,得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九纵参加济南战役牺牲干部149人,战士1317人,共计1466人,连同负伤的共计万余人——许世友说的数字,没错儿。

27军副军长杨学林听了汇报后说:“我们有1466个烈士,陵园里只安葬了46个,我们要建个烈士纪念碑,把所有烈士的名字都刻在纪念碑上,永留英名。”

济南市民政部门同意了。

于是,寻墓小组请专家设计了烈士纪念碑,并决定以济南市民政部门为主修建,预算15万元,地址选在了解放阁。迟浩田又亲自与山东省委联系,商定由省市出资修建纪念碑。

就在这时,1985年10月,许世友在南京去世了。他没等到纪念碑修好的这一天。

但是,有人说:“许司令发了一个脾气,迟政委忙了大半年,为烈士们做了一件好事。”

1987年,烈士纪念碑开工时,迟浩田已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建碑又遇到了一些问题。27军的同志前往北京,找到迟浩田,反映了修建纪念碑存在的困难,迟浩田又与山东省委商议,不久,烈士纪念碑修建落成——改为了济南战役牺牲的烈士(非仅仅九纵烈士)纪念碑,将九纵的烈士排在最前面。

27军走出的两名上将,共同为1466名烈士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