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军天皇向世界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连年抗战,外侮投降,全国人民一片欢腾。
1945年10月,为了防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团带着最大的诚意,与国民党代表团进行和平商谈,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这一协定。在美国的支援下,国民党将军队火速运往华北、东北及中原地区,抢夺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另外,蒋介石政府暗中指示日军不准向共产党军队投降和移交物资,并授意伪军盘踞各据点负隅顽抗,等待国民党军队进驻,为挑起内战做准备。

在这个背景下,赖在高邮的日军居然拖到12月还不投降!抗战打了14年,日本杀我同胞,罪孽深重,此时蒋介石却与日寇穿了一条裤子,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高邮驻有日军1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且城墙高大坚固,河流湖泊环绕,日军在此苦心经营多年,防御工事完备。对于高邮之日军,我新四军早就下了限期投降的通牒,他们却仗着地险城固和重兵在握根本不理,还叫嚣:只向国民政府缴械,新四军没有资格受降!这还不够,日军还出城攻打新四军,企图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北解放区,达到撕裂华中解放区的目的。
对于鬼子的倒驴不倒架,粟裕闻讯大怒:岂有此理,拔掉它!粟裕亲自部署并做战前动员,下令先行打掉外围据点围城,再进行总攻。后勤方面,百姓们踊跃支援,出动1.5万名民工及500余条民船运送弹药、粮食等物资;地方机关除了组织后勤工作,还对敌人工事和火力进行了暗中侦查,并组织了3000余人民兵参战。
12月19日深夜,华中野战军6、7、8纵兵分三路直指高邮。粟裕命令部队自东、西、北进攻,唯独对南面“网开一面”。次日中午,敌人一部拼死向南突围,被早就埋伏的7纵一部围歼1000余人;扫荡外围据点时,仅剩的净土塔寺十分坚固、火力凶猛,战士们靠着屡试不爽的用方桌和湿被子制作的“土坦克”,逐步推进,切断了塔内和高邮之间的供给,炮兵不间断轰击,终于拿下,至此外围据点全部肃清。21日,日军组织力量对我军封锁线拼死冲击,企图打开缺口,死伤惨重,毫无奏效。
此后,剩余的日伪军龟缩与城内,不再出城,而是加固工事,利用机枪和火炮向我军射击。粟裕指挥部队使用麻袋装土,垒砌高台后在上面架设机枪与敌人对射,化解地理劣势。
对阵期间,我军用大喇叭不断播放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还播放了日本歌曲,并利用弓箭、迫击炮、风筝将大量传单撒进城内。思乡的歌曲和漫天的传单,让城内的日军心神不宁,对于瓦解敌人斗志,我军攻心战起了很大作用。
25日,新四军3个团分3路对高邮发起总攻,火炮猛烈轰击城内,战士们架起云梯自豁口登城,手榴弹不停的甩出。先行登城的少部分战士与敌人拼起刺刀。大部突进城内后,战士们不断穿插、迂回,清扫城内碉堡和火力点,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26日,日军司令部被完全包围,猖狂的日军司令岩崎大佐仍意图反抗,我军立即表示:放下武器,否则全部消灭!如若投降,将按照俘虏政策处理。
岩崎眼见大势已去,终于低下头,接受了我军的受降仪式,这也是中国土地上日军最后一个投降仪式。有意思的是,粟裕将军悄悄的混在受降仪式的人群中观看,第三日岩崎知道此事,才毕恭毕敬的将战刀奉送给粟裕将军。
毛主席说“枪杆子出政权”,此言非虚,就连受命投降的日军,不迎头痛击,它也不会愿意心服、缴械。
此役,我军全歼日军1100余人、伪军4000多人(均含俘虏),缴获各种火炮80余门,枪6000多支。高邮战役的主要意义是,击碎国民党攻占苏皖解放区的企图,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地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后续粟裕将军创造辉煌的“七战七捷”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