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其实跟陆地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个替代的关系。因为从海外贸易这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从事外贸的海上船队,海路的对外贸易早就出现了。

——邓小南

另外,也有一些东西是通过丝绸之路从东向西传播的,中原文化对于西域和南亚也产生了影响。贞观四年,玄奘到了那兰陀寺,当时的天竺国王戒日王就问他:“听说你们国内有《秦王破阵乐》,这个秦王是个什么人呢?”“秦王”指的是李世民,《秦王破阵乐》是宫廷里的一首很雄壮的歌舞之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候,古印度地区的人对中国内地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些重大事件,甚至于一些乐曲,都已经有所了解。中原的一些文化已经传播到了这些地方。

最近这些年的一些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汉文的典籍,包括汉地翻译的佛经,儒家经典《史记》《汉书》,中原内地的禅宗经典《神会语录》等,在西域的吐鲁番地区都有所发现,甚至于更西边的地方都有所发现。

七世纪时,亚洲腹地的政治格局已经在发生变化,到了公元八世纪,这种变化的趋势就更加明显。安史之乱是公元八世纪的中期。而在安史之乱之前,其实当时的唐朝军队,已经在西域的地方同大食的军队(阿拉伯军队)有过正面的冲突。而在此时的正面冲突中,唐朝军队已经不占优势。所以在那个时候,大食人就阻断了唐朝军队继续向西边扩展的步伐。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我们会看到,那时唐朝的领土,基本上是东西两个大块,这两个大块之间由一个狭长的地带连接起来,而这个“狭长地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河西走廊”。比如敦煌这个地方,现在我们去那里也不容易。为什么东西文化荟萃的宝库,会荟萃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所有东来西往的都要从这里走。

那时唐朝的军队被大食的军队阻击,唐朝的军队被打败之后,很多士兵被迫作了俘虏,被大食人带到了当时的撒马儿干城(当时的康国)。唐朝俘虏被带到那里之后,有很多士兵过去在老家的时候会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有的人会丝织,有的人会造纸,有的人会做金银,有的人会画画,所以他们就变成了当地的一批技术工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唐朝的造纸技术就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所以我们会看到,虽然造纸术在中国出现得很早,至少两汉之交的时候就有了,蔡伦时的技术已经得到完善,但是造纸术真正传出去,其实是在唐朝中期。所以这个也让我们看到,文化交流里的另外一面,和平的年代肯定是有文化交流的,战争的状态也会有文化的交流。但是这个文化的交流也是有一种选择的,也是有取舍的。比如说像雕版印刷,这个技术在唐代也很完备了,但是这个技术长期不被阿拉伯世界所接受。因为他们觉得像《可兰经》这样的东西就应该是手抄的,不应该用雕版印刷。所以文化的传播,有一个传出去的问题,还有一个接受史的问题,就是说,当地的文化会接受什么样的内容。

所以李约瑟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面,中国的发明曾经为欧洲的文艺复兴铺平了道路。”这当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造纸术也是其中之一。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曾说过,西域(中国古代的新疆地区)的文化,是由汉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荟萃而成的,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汇聚和交流方面,西域所具有的魅力和地中海世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其实跟陆地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个替代的关系。因为从海外贸易这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从事外贸的海上船队,海路的对外贸易早就出现了。

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一些海上的对外贸易。实际上在那之前,可能那种小股的帆船贸易就已经存在了。到了唐代的时候,其实一方面有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另一方面也有海上的贸易。但是不管怎么样,当西北的大片领土不为唐朝政府掌握的时候,那么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也就不再被中原王朝有效地控制了。不过,这也不是说陆上丝绸之路就没人走了,而是说陆上丝绸之路不被中原王朝控制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该怎么发展自己的对外贸易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替代方式就是走海路。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所以在唐朝的中后期,海上的贸易就比前期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宋代以后,这种发展的势头更加突出。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应该是到了南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上是两个走向,一个走向是往东北,通往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另一个走向是往南边,经过东南亚各国,经过南亚,然后到达阿拉伯地区,接着继续向西。实际上我们会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上面行驶的商船,更多的是从中国内陆运出去的物品,但是很多商船都是阿拉伯的船队。

1998年的时候,印尼有一个养海参的渔民,他在捞海参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海底有一些陶瓷器,就捞了上来。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荷兰、德国的打捞队便纷纷来到这个地区打捞。随后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域范围内,发现了一艘沉船,这艘沉船是在一个黑色的大石头边上发现的,所以人们就把这艘船命名为“黑石号”。这艘船其实是一艘阿拉伯的商船,商船上面运载的物资都是从中国大陆运出去的。这上面有大宗的瓷器、金银器,也有一些日常用品,还有一些佛教的罗汉像,铜镜等物品。于是,人们根据这些物品上面记载的年代,大体上可以确定,这艘船是唐代后期的。

导师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宋史、唐宋妇女史、官僚制度史。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唐宋女性与社会》等。

此文据讲座录音整理,独家版权,转载请务必联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牛亚杰

审核:高巧燕

宫玉振 |曾国藩“暇、裕、强”的职场方略

李伯谦 |中国古代文明由王国向帝国阶段的演进

张国刚 |唐玄宗:盛极而衰

邓小南:略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播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

秉承传统 契合当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