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借贺寿之名在明珠府上公然弹劾明珠,不久明珠获罪被罢免大学士之职。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弹劾明珠的人并非是李光地,而是一个在朝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郭琇。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二月初六,御史郭琇题参大学士明珠、余国柱,罗列出了八大罪状。此举可谓一石击破水中天,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沉寂中的一声呐喊总是会有特别的震撼力,况且郭琇所参劾的又并非是无名小卒,而是权倾一时的大学士明珠,这当然会更令人震惊。

郭琇,山东即墨人。少时励志清苦,读书于深山中,自治饮食,练就了不苟于群的冷峻性格。康熙初年中进士,10年后始授吴江知县。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破格提拔,命其为江南道监察御史。郭琇感于皇恩,上任后正值开风闻言事之禁,上奏章弹劾靳辅,再上奏章弹劾权臣明珠。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郭琇自参劾靳辅后,名声大振,朝臣都惧他三分。他没上疏时,正值明珠寿诞之日,公卿大僚赶往祝寿。郭琇也袖藏草疏,来到明珠府邸。明珠以为此人向来倔强,从不肯逢迎大臣,此番前来祝寿实属不易,故亲自屈礼迎请。

郭琇入内,长揖不拜,刚落座,就故意做出袖中探物之状。明珠大喜,说:“御史公莫非兴致不浅,有寿诗见赐?”郭琇连答三个“不”字,遂探袖出视,竟是参奏明珠的本章!明珠还未读完,郭琇拍案起身,正色道:“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饮数杯寿酒,扬长而去。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康熙帝接到郭琇的奏疏后,也一反以往的做法,既不让大臣讨论处理的办法,也不调查所奏是否属实,而是给吏部下了一道长长的谕旨,列举了目前吏治败坏的种种表现,特别强调明珠、佛论等背公营私之状,最后宣布:明珠、勒德洪革去大学士,交领诗文内大臣酌用;令大学士李之芳休致回籍;大学士余国柱革职;满吏部尚书科尔坤以原品解位。这样,当时五位内阁大学士中,除了王熙外,全部被革职或勒令休致。不久,支持靳辅一派的尚书佛伦、熊一潇、给事中达奇纳、赵吉士等也相继被解任。

康熙何以凭郭琇一纸弹章对明珠等人大动干戈?根本原因在于明珠的专权,尤其是赏罚由己,这与康熙的执政思想大相抵触。康熙多次讲,“用人之权,岂人臣所得专擅?朕今用人,若有保举官员,亦必就中论俸升补,即素所深知者,亦视其效力之处,酌量用之,否则,俱使论俸。朕乃天下之主,用人之际尚不肯任意,为人臣者,乃妄意自擅,可乎?”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其实,康熙帝对明珠等人已经忍了很久,康熙二十六年(1687),有人控告明珠、余国柱卖官,康熙问:“何无人参?”奏曰:“谁不怕死!”康熙说:“有我,若势重于四辅臣乎!我欲去,则尽去之,有何怕?”郭琇弹劾明珠的奏章,就是康熙授意徐乾学所拟,只是由郭琇这个御史之口说出而已。

本来,多尔衮和顺治时期,朝中的言路还是相对开放的,当时也涌现出了不少敢说真话的御史。而到了康熙朝,由于禁止风闻言事,朝中权臣又对言官御史进行残酷打击,尤其是明珠当政时,御史上奏都得经过他的认可,如此情况下哪有人敢于直言。

区区一个御史何以参倒权臣明珠,这背后康熙扮演了什么角色?

康熙正是看到了这一层,深感皇权受到威胁,所以才重开风闻言事,鼓励御史大胆上奏。明珠之败说到底就是康熙一手策动的政治风波,并非御史郭琇所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