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中怎样评价一代文学大儒董仲舒:仲舒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发展儒学做出巨大贡献。

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曾历经三位皇帝,见证了西汉王朝最为繁荣的时期。在汉景帝时期,在朝堂中担任博士一职,始终不得重用。汉武帝登基之后,决心发展国家,便在全国征集治国之道。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极大的解决了汉武帝的燃眉之急,从而被汉武帝所看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在这之后,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也被汉武帝所采纳推行,儒家学说从此之后便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他门下门人弟子众多,在他的教导之下,许多弟子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因此这董仲舒的社会地位极高。

传授儒家学说,门人弟子众多

董仲舒出生在衡水的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中,家里十分富有,并且收藏了许多书籍,因此董仲舒从小便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而他本人也十分好学,尤其喜爱书籍。在他而立之年,他就正式开始了他的为师之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他招收一大批学生,细心地为他们传授儒家的思想学说。在他讲课的时候,总是在课堂上面挂着一副帷幔,不与学生们正面相见。还常常叫他的关门弟子为他与其他的学生传话,因此很多人跟着他学习多年,却没有与他见过面。除了在课堂上授课以外,他还曾经到其他的地方设立讲坛,为那些有疑问的人答疑解惑,他的行为举止都严格的遵守礼节规范,因此很多人都尊敬他。

通过这样的方法,阴差阳错之下,董仲舒为西汉王朝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他的这些学生甚至有人成为了朝廷中的栋梁,为朝廷效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渐渐有了声誉。在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将他提拔为博士,负责讲解经学。

通过"天人三策",后劝诫刘非

汉景帝继位之后,董仲舒便被他任命为江都国的国相,负责治理江都国。在这期间,董仲舒对治理此地颇有一套方法,因此将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在汉武帝继位之后,他渴望建立一番宏图伟业,便下旨在全国各地招纳贤才。由于在江都国的政绩突出,他便被推举参加了这次策问。在这次策问中,汉武帝连续三次对董仲舒提问,向他询问关于天人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被人称为"天人三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董仲舒面对皇帝也毫不胆怯,口齿清晰地提出自己的思想,并且向皇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得到了皇帝的赞同,从而开始在全国推行。在策问过后,汉武帝便将董仲舒派到了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当国相。这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粗暴不讲理,是一介莽夫,但凭借着儒学大家这个身份,他对董仲舒还是非常尊重。但他却希望董仲舒能够辅佐他建立一番大业,没有想到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非但没有辅佐他,还劝诫他。

触犯皇权,称病辞官归家

汉武帝建元六年,历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发生了火灾,董仲舒便认为这是宣传天人感应思想最好的机会,于是便在病中写下了一份奏章,说是上天对汉武帝不满,开始发怒了。可是还没有来得及传给皇帝,就被奸人偷走草稿交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十分的愤怒,最开始决定治他死罪,后来又怜惜他的才能,只是罢免了他的官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在那之后,董仲舒又被推荐为胶西王刘端的国相,这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兄弟,但是他却更凶狠残暴。也凭借着大大儒这个身份,刘瑞对他也比较尊重,但在那期间,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在四年之后他便称病辞官回到家中。就这样,他的仕途生涯正式结束,他再次回到了学堂中,为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汉书》中记载: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董仲舒如何发展儒学,扬儒学之风

确实如此董仲舒有治世之才,奈何没有被汉武帝委以重用,只能在其他皇子的封国中担任国相。好在他提出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了皇帝的采纳,使儒家思想得以发扬光大,甚至还使儒家思想自此之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以渊远流长。

参考资料: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