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功不能抵过,过不掩功。

读过小说《红岩》、看过电影《烈火中永生》、电视剧《解放大西南》的人,很多都对"双枪老太婆"这个艺术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如果仔细推敲这个形象的相关事迹,确实也有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东北抗日、川东游击、终受枪决,这个人生轨迹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会产生这种混乱感并不奇怪,因为在艺术作品中,那个时代著名的"双枪老太婆"原本就不止一个。《红岩》和《烈火中永生》中一枪崩了叛徒甫志高、大快人心的双枪老太婆,是以共产党华蓥山游击队女队员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等人为原型糅合塑造。而《解放大西南》中的双枪老太婆,其原型则来自前期抗日、后期反共的游击领袖赵洪文国。

痛恨侵略者的萌芽

赵洪文国是满族镶黄旗人,出生地在辽宁省的岫岩县。她本姓洪,赵字则是出嫁后冠的夫姓。在日寇侵略之前,赵家算是殷实人家,还曾主持建立过当地的小学。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1931年"九·一八"巨变时,赵洪文国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她们一家却仍然投身到了抵抗日寇的行动中去。她的三子赵侗四处奔走,做演讲、搞宣传,最后拉起了一支"少年铁血军";赵老太自己则变卖家产换经费,亲力亲为为队伍购买物品,并把自家大宅作为据点,搜集日伪情报。

在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所著的那本《人民之战》中,就记录了赵老太为铁血军购买武器、运送物资的细节过程。爱泼斯坦出生于波兰,长期为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等媒体撰写报道,秉持着对中国反侵略战争抱有同情的第三方角度,作者对这位中国老太的行为也是深有敬意的。

1934年,日军探知赵家大宅就是铁血军的重要据点,于是一把火将赵家十六间祖宅烧成灰烬。这一年的8月,暂时居住在赵家堡子的赵洪文国一家六口被日伪军抓捕,投入监牢;同时被抓的还有赵氏家族,受到牵连的乡亲多达300余人。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在关押期间,日伪对赵老太威逼利诱、谋求"合作",但赵洪文国异常顽固不为所动。如果不是此时赵侗抓到了大汉奸姜仁杰,逼得日伪不得不交换人质,赵老太太的结局极可能是被伪军秘密处决。

家业被毁,九死一生,赵家对日寇的仇恨更进一层。脱离牢狱之后,赵洪文国继续投身抵抗侵略的事业,儿子赵侗后成为抗日铁血军总司令。到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这支队伍已经壮大到两万余人,还曾经创下首次击落日机的壮举。

积极抗日,以教育来抵制文化侵略

在抵抗日军入侵的行动中,赵老太太母子都非常重视宣传文教的作用。赵侗能言善辩,常常对公众演讲宣传,唤起人们对日寇的仇恨和守土爱国的热血。赵洪文国还买了印刷机器,把抗日宣传的资料大量印发广泛传播,日伪对此相当头疼。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另外,他们组建的抗日铁血军中,学生占有很大的比重,文化素质较高。当时东北的教育大环境不容乐观,关东军在东三省实行奴化教育,禁止小学生学中文,而必须学日语,"亡其国,必先亡其史"的用心简直昭然若揭。

为了在教育战场抵抗侵略,铁血军对文化的教授也很重视,赵洪文国还拿出家产,把战乱中损坏的赵家堡子小学重修起来,并亲自在学校教授国文。后来,为了家人安全起见,赵洪文国携带家人转居北平,继续宣传抗日并筹措枪弹。多年持之以恒的抗日行动让她声名鹊起,人们提到她时总是尊称一声"赵老太太"。

不过,这时候的赵洪文国是否已经有了"双枪老太婆"的外号,则没有过硬的证据。不论是东北时期、北平时期,还是后来南下武汉、西入陪都,关于"赵老太太"的媒体宣传和照片留下不少,但明确提到"双枪"的,却基本完全找不到。因此也有人认为,赵洪文国擅长双枪这一说法,其实是电影《拂晓枪声》的艺术加工,只是随着她的事迹传播,人们难免把历史真实和艺术创作混为一谈了。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也是在这个时期,赵侗率领的队伍被编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赵侗被任命为独立第五支队司令员,赵洪文国的职位则是参谋长。然而共同抗日的立场却并未能弥合两者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此后赵家母子先后出走重庆、刀兵相向,在此刻已经埋下了种子。

转变,被收入国民党麾下

1938年,赵侗与八路军决裂,只带了十几个亲信出走。其时赵洪文国在武汉被国民政府奉为上宾,宋氏三姐妹、何香凝等女界名人题词赞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民族之母",陈嘉庚、卢作孚对她深表欢迎,冯玉祥称赞她是"女中豪杰",冰心与陶行知合编《赵老太太》,歌颂她在抗战中的贡献。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赵氏母子前往重庆后,更是受到蒋介石亲自接见。据传,蒋公曾为赵老太太亲笔题词"游击队之母",还有传言说两人结拜当了姐弟。此外,蒋给赵侗的官衔是"冀热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部"少将司令官(无论官衔还是军衔,都比聂荣臻任命的支队司令大得多了),他随即进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受训。

然而1939年底,赵侗在国共摩擦的大环境下,死于与八路军120师的战斗,同时丧生的还有他的妹妹赵理智。至此,赵老太太与中共之间的仇恨升级到最高点,但并未直接冲突。此后,赵老太太致力于抗日军烈属的抚恤与返乡事宜,1948年的报纸有《"游击队之母"有功抗战今受饿》的报道,可见她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如意。

然而当百万雄师过大江、攻守易势的当口,蒋公却又想起了这位被称为"游击队之母"的老太。蒋介石任命其四子赵连中为"西南反共游击军第二路绥靖纵队司令",给钱给枪让他们拉队伍、打游击。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重庆解放前五天,蒋经国还亲自接见他们;甚至蒋介石去台湾前,仍不忘给赵洪文国留手谕,要她"奋起抗日精神,发扬游击经验,扩充川滇黔反共大军……复兴中华,树立新功"。

有丧子丧女之仇,又有蒋公撑腰,赵老太太很快在重庆招兵,开始在四川什邡红白场一带盘踞活动。而对于这位有过抗日资历、统战经历的老太,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专门指示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不让她走上绝路。为此解放军多次派人说服,承诺既往不咎,在接触战斗中也往往留有余地,并不穷追猛打。

然而赵老太又一次证明了她的死硬作风,所实行的土匪做派更是将自己彻底摆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她的儿子和女婿都愿意选择投降起义的道路,坚决拒绝的是她自己。不仅如此,她还在10天之内杀害了征粮队员、靠近共产党的农民群众200多人,并煽动杀害了与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谈判的解放军代表。

抗战时名扬中外的双枪老太婆,解放后为何却被枪决?

1950年,在率队攻击什邡县城的战斗中,赵老太兵败潜逃,并很快被剿匪部队抓获。由于她的知名度够高,周总理从北京打电话来,希望念在抗日于国有功的份上能刀下留人。然而她在当地民愤太大,尤其是被害者身后的200多个家庭无法接受,终被判处死刑枪决。

赵老太母子被执行死刑后,毛主席亲自批示要善待家属,赵连中的妻子和孩子得到了释放,后来前往香港不知所踪。纵观赵洪文国跌宕起伏的一生,抗日有功,民族大义上并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地方;然而内战时期囿于蒋公的"知遇之恩",顽固站上违逆历史潮流的战车,更有甚者,对同是中国人的农民群众举起了屠刀。这其中的功过是非,不得不一分为二才能看得分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