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嘉庆皇帝颙琰在清代诸帝并不算出色,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能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相比。这就奇怪了,乾隆英明一世,儿子又多,为何偏偏在立储上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失误呢?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关于乾隆立储的问题,一直有两个版本:其一是说乾隆登基的第一年,也曾经仿照雍正的做法,把永琏的名字写入锦盒,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但不幸的是永琏在乾隆三年就死了,只有九岁。到了乾隆十一年,皇后又为他生下皇子永琮,乾隆又将他立为太子,但这次永琮死得更快,乾隆十二年就去世了,仅有两岁。从此乾隆不再立储。

第二种说法是认为乾隆一登基就雄心勃勃,打算要做六十年的皇帝,因此不想也不可能过早立储。因为自己要活到八十五岁才退位,这个储君,必须从小儿子中选择,而不可能立年长皇子。

总之,到了乾隆四十年,他就一直没有提起过立储的事情。大臣们都知道这是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也就没人敢提及。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有个生员,自作聪明吃了豹子胆,竟贸然请求皇上赶紧立太子,结果撞在枪口上,被乾隆以“忤旨”罪判处斩首。这个生员也是活该,本来自己就不是个当官的,偏偏要去管皇帝的家事,无非就是活腻了要找死。

可这个事情发生后,乾隆也不好再遮遮掩掩了,他不得不在几天后颁布了一道上谕,列举历朝历代争夺皇位,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那些悲剧,说明了不立储君的好处。

不过,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以后,乾隆帝自己也开始暗中物色太子人选,毕竟这个时候自己已经七十岁了,尽管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十分自信,但也保不齐会出现意外。只是该选哪一个皇子当太子,他心中确实也是没底。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乾隆的后宫有四十一个具有名分的后妃、嫔、贵人等等,没有名分当然更多。这些女人,一共为乾隆生了十七个皇子。可是他的儿子大多命短,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十七个儿子已经死了十二个,剩下的五个,除了已经过继六阿哥永瑢不能再考虑外,实际上能够选择的,只有四个人。

乾隆立储的第一个原则,太子当然要年轻、聪明、善于处理军政大事,其次才是身体健康。他有那么多儿子,却大多寿命不长,剩下的四个皇子中,八阿哥永璇年龄偏大,因此只能在幼子中进行选择。

经过仔细的考察,乾隆认为十一阿哥永瑆纵情山水,喜欢吟诗作对,在文学艺术上虽是一把好手,然而他对国事似乎没有兴趣;十七阿哥永璘呢,虽然年纪最小,但是满朝尽知他是个胸无大志,只追求享乐的人。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十五阿哥永琰,也没有什么突出才能,天赋也算一般,原本按照乾隆一贯的高标准,永琰也是没有希望入选的,但是相对前三位而言,他为人比较忠厚,学习也很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所以乾隆帝最终密立永琰为皇储。

乾隆密定永琰为太子大约是在乾隆四十五年,大臣们包括永琰自己都是不知情的。当然,大臣们也不傻,他们也在观察比较,只要是乾隆不偏心,按照择优立储的原则,那么,人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四位皇子中,也只有永琰继位的可能性最大。

经过十几年的观察,乾隆觉得自己所选的皇储基本合格,这才在乾隆五十四年把永琰封为嘉亲王,这一年,永琰也二十九了。

到了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已经八十五岁了,他也信守自己在位不超过康熙的承诺,于当年的九月初三日,公布了永琰皇太子的身份,同时宣布第二年的正月初一禅位,自称太上皇,由永琰继位,改元嘉庆。

乾隆的例子证明,活得太久并非好事,那些优秀的皇子都给熬死了

乾隆帝的一生颇为自诩,凡事都想追求完美,可偏偏就在储君人选上不得不妥协。说到底,这并非是他没有优秀的皇子,而是他自己活得太久了,把优秀的皇子们一个个都给熬死了,看来皇帝寿命太长,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