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战期间,被送到法国的14万劳工最后结局如何?法国:他们很伟大

1914年6月28日,正值塞尔维亚国庆之际,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遭遇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战期间,被送到法国的14万劳工最后结局如何?法国:他们很伟大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以后,原本法德之间、俄奥之间一件英德之间的尖锐矛盾一触即发,欧洲出现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剑拔弩张,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刺杀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前同盟国、协约国之间曾签订的互助条约在这个时候起到作用。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战争注定不是单纯的两国战争,而是牵扯到众多利益集团的多方面战争,随后,德国、奥斯曼帝国、意大利等国加入同盟国阵营,而对面是俄、法、英以及比利时、日本、中国等国,双方拉开阵仗,较量了起来。

第一次大战从1914年开始,到1917年,美国宣布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加入战斗,当时的协约国达到27个国家,后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直到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结束为止,战场主要在欧洲。

既然战场在欧洲,那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题目提到的问题了,虽然中国没有直接军事参与战争,但是段祺瑞主张加入对同盟国宣战,还是得到了一些好处,就当时宣布对德奥断交关系、放弃赔款、收回天津、汉口租界来说,已经得到了实际利益,最起码作为参与国,并且是战胜国,以后在国际方面的话语权提高了,这对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百姓来说,还是有点用处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由于积贫积弱,与当时的强大的列强相比不具备硬碰硬的实力,但以实际行动帮助了欧洲,在1915年,梁士诒作为内阁总理看到了德国两面作战必然会败,中国应当派遣劳工,以此作为加入协约国的投名状。

起初,梁士诒派人询问英国驻华大使是否可以派遣劳工帮助协约国,英国人看穿了梁士诒的用意,起初是非常拒绝的,并表示出了极度的鄙视情绪,英国人对梁士诒说:你们不配。

一战期间,被送到法国的14万劳工最后结局如何?法国:他们很伟大

但是,之后的战争形式却成为转折点,也是英国、法国等协约国始料不及的,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爆发,法国损失惨重,军队伤亡超50万,此次战役被外界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爆发,英国损失惨重,军队伤亡超过40万人,此次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从第一次大战开始到1916年,两年的时间内,协约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人口的急剧减少,后勤补给能力缺口严重,法国看中了中国拥有的巨大劳动力市场,就开始向中国施压,逼迫北洋政府派遣数十万的青壮年到法国做工。

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只能无奈接受法国的无耻要求,但是当时的青壮年没人愿意远赴法国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怎么办呢?

北洋政府暗中捣鬼,以公司企业的名义吸引中国人前往,用诓骗的方式陆续把14万劳工送到法国,这些人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就登上去往法国的游轮,但到了法国之后,这些劳工才明白,哪里有什么公司,哪里有什么发财之道,全都是骗人的,分明就是上了战场前线。

抵达法国的劳工们,有一部分被分配到矿场,有一部分被分配到军工厂,但大部分都是从事繁重的修建以及后期补给工作,甚至在一些地区,被作为冲锋士兵充当炮灰。总的来说,去往法国的劳工们,都是处在最底层的,没有任何权利与尊严。

一战期间,被送到法国的14万劳工最后结局如何?法国:他们很伟大

但法国士兵在前线打仗,牺牲是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并且青壮年牺牲以后,有一部分法国女人会成为寡妇,而由于男人稀少的原因,有一部分法国女人就会在与中国劳工在工厂做事过程中产生感情,中国男人身上的勤勤恳恳、安分守己、朴实淳朴等很多优点吸引着法国女人。

据历史记载,一个叫李秀云的中国劳工就在一战结束以后留在法国娶妻生子,并且生了六个儿子,这些孩子们长大之后还曾到中国寻根。

法国巴黎唐人街在之后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专门纪念中国远赴法国的劳工,并在市中心一角建了一座雕像,上面用汉字、法语两种文字刻着: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为法国作出贡献的中国劳工和英雄的战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