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营洼位于阳信、庆云和乐陵三县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带。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因此群众基础很好,后来这里成了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机关所在地。1943年年三十这天,乐陵、庆云和阳信三县县大队的负责人齐聚铁营洼,一是和当地群众共度春节,二是商议来年配合军区打鬼子拨据点的事。

当时军区直属的抗日五小队由队长李清寿率领驻扎在国坊村,负责军区的外围警戒。李清寿当时虽然只有25岁,但已经参军过多次战斗,经验极为丰富。他知道越是年关越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他派出了好几拨侦查人员前往阳信、庆云和乐陵三县化装侦查。傍晚时分,侦查人员回来报告说乐陵县来了许多外地鬼子,都是乘卡车来的,看样子是要有大的军事行动。
李清寿听完这个情况后立马就判断出鬼子这次集结兵力极有可能是向铁营洼进攻,因为这一带只有第三军分区的部队在活动。他向军区派来的黄参谋建议部队立即转移,并把这个情报立即汇报给军区副司令员李永安。但黄参谋却不同意李清寿的这个判断,他认为鬼子这次增兵只是自卫,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军偷袭县城。
李清寿据理力争,但黄参谋就是不同意他的判断,二人因此发生了争执,最后竟争吵起来,结果也忘了把情报向上级汇报。当天夜里数千日寇偷偷从乐陵出发,在午夜时分赶到了铁营洼,将我军团团包围,战斗随即打响。敌人有备而来,我军则是仓促应战;鬼子有三千多人,我军则不足五百人;敌人的轻重机枪有一百多挺,还有50多门火炮,我军则只有步枪、匣子枪和手榴弹。
尽管处于绝对劣势,但战士们在军分区副司令李永安的带领下仍打得英勇顽强,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阳信县县长武大风再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李永安让他带着县大队先撤,但他却拒绝了,带领县大队占据了一个小高坡,率先向鬼子开枪,希望以此把敌人吸引过来,给主力突围创造条件,最终壮烈牺牲。提出正确建议却没有被采纳的李清寿带着十几名战士被日寇逼进了一座废弃的旧砖窑,子弹打光后和鬼子拼刺刀,最后全部遇难。军区副司令李永安被敌人围住后,鬼子让翻译喊话让他投降,李永安一枪将这个汉奸撂倒,随后又打死了几个鬼子,最后举枪自尽。这次战斗由于黄参谋的错误判断,我军牺牲了400多人,仅有数十人侥幸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