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校媒文学|守着医馆望着旗(小说)

作者:辽宁科技大学学生 许诺(21岁)

校媒文学|守着医馆望着旗(小说)

视觉中国供图

老城东边儿有个和乐医馆。

这医馆少说也有几百年了,连掌柜的也传了十几代。

现任的掌柜是个刚到知天命年纪的爱穿中山装的老头儿,每天窝在那小小的医馆里。各种药材四处分散,汤药的味道飘逸。

大家总爱喊他一声郑五爷,倒不是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五,而是因为他诊治病人有自己的法子:望闻问切占。

说起这“占”难免有人不信,但郑五爷确实喜欢把那宝贝疙瘩似的《周易》放在诊桌上。

这天夜里,隔壁裁缝铺的老张扛着老母亲,摸黑儿敲开医馆的门,郑五爷一看见病人咳嗽不停并且痰里带血,连外衣都没穿,赶忙把人迎进来。

只见郑五爷擎着烛台端量着张老太的面色,转而伸手把脉,问道:“可是家中修缮房屋?”

“啊?”老张一下子呆在那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病人有受风寒的迹象,怕是凉风入体所致。”郑五爷转身去抓药。

老张焦躁地问道:“那我娘到底如何了?”

“年事已高,邪风入心肺,恐怕一时难愈。”

郑五爷伸手拔出几支银针,尽数插入张老太的额头之上,没一会儿,张老太就醒了。

这可把老张乐坏了,连连道谢。郑五爷大手一挥:“无妨,分内之事。”

张老太上了年纪,口齿也不清:“还请……郑五爷占上一卦,看看我这老太太……什么时候能去阎王那儿报到?”

“娘!”老张尖叫。

郑五爷眼睛一眯,抬手掐指一算:“您好好休息便是,命数未到,阎王也不会召您那!”

张老太听了好生欢喜,连连说:“快,给郑五爷拿钱。”

正如郑五爷所言,一向病恹恹的张老太竟安稳地过了年。三月乍暖还寒,张老太肺病又犯,再一次上门求助。

郑五爷把过脉,占了卦,嘱咐张老太:“您好生休息,端午我去您那儿吃粽子嘞!”

张老太自然开心,塞了一小包银子给郑五爷。

五月五很快就到了,郑五爷真的上门拜访张老太,张老太正和女眷们包粽子、蒸粽子,一派喜气洋洋。

临走,郑五爷把老张拉到一边,说道:“老太太这个六月可不好过啊,要好生照看!”

这话难免逆耳,老张极不情愿地递了几个铜板过去,毕竟人家帮忙占了一卦。

郑五爷伸手推辞。老张也没客气,直接把钱收回口袋里,心道:这不是明摆着嫌少吗?

到了初夏,鬼子的大炮逼近老城,张老太被炮响吓得驾鹤西去。

一回是巧,二回是巧,那三回呢?渐渐的,来找郑五爷的人越来越多,看病的有,借看病来占卦的也有。

眼看着郑五爷的钱包越来越鼓,人们都议论起来:郑五爷变了,他不再靠诊病为生了,而是靠占卦为生了。

鬼子的胜势越发明显,城里的人也跑了不少,但老张却搬了板凳在店门口,问旁边看着远处发呆的郑五爷:“咱城是不是要没了?”

郑五爷摸着手指头,道:“天道沧桑,道法自然,城还是城,不会变!”

“当真?”

“若是不信,还问我做什么?”

第二天一早,鬼子进城了。鬼子头儿直奔和乐医馆,点名要郑五爷诊病占卦。

郑五爷眼睛一眯,掐了半天指尖儿:“逆天而行,天将降罪。”鬼子听了,一句“巴嘎!”就直接把郑五爷扔进了大牢。

郑五爷算错了!

但是到了下旬,郑五爷的医馆回来了!

为啥?因为八路军的大部队扛着大刀土枪,血拼之后愣是把城夺了回来!

郑五爷没算错!一切还是如卦所示!

日落月升,斗转星移,八路军不仅把老城夺了回来,还把红旗插满了整个中国。

老张还是坐在店门口,跟正在晒药材的郑五爷说:“您那,干脆改行算命吧!”

“这不是算命,这是玄学,是易经。”

“哈哈哈哈!”老张笑起来:“那也是生财之道啊?”

“我不是卖玄学为生的人,我只是送希望的人。”

老张一下子愣了。可不就是!用大洋买的就是一句平安,送去的就是一份希望啊!

老张又问:“那你还继续看病诊治?”

“嗯。”郑五爷拍拍手,然后坐在医馆前的台阶上,望了一眼城墙上飘扬的红旗:“这份儿心思是不会改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