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突袭侵占波兰,继而取得对英法作战的胜利,日本在这刺激下,非常兴奋,也作出要“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侵华日寇在1941年秋季以前,竭尽一切手段,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第一战区守军。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1941年5月7日在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至此,著名的中条山会战(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爆发。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因此地处豫晋陕交界处,山西南部、黄河北岸,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的山脉,名叫中条山,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地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并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中条山会战开始后,日方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总兵力达10万余人,装备精良,粮食充足,还有飞机大炮助战的日军气势汹汹地向守军驻地杀奔而来。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当时,抗日名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率部参加战斗,他的主力部队扼守闻喜、夏县以东的结山一带阻击日军,但是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空军的配合下疯狂地向中国阵地猛攻,最终第三军第七师的防线被日军攻破,包围了第七师的司令部。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紧急关头,军长唐淮源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迅速调兵遣将,经过激烈战斗,最终第七师被解了围,但是日军趁第七师被围,中国军队被抽调支援之际,快速围攻第三军的军部,周边的日军也凑上来,团团将第三军围住,面对危急时刻,唐淮源将军不畏危险,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虽然经过三次突围,但是没有成功打破日军的包围,弹尽粮绝之际,唐淮源将部队分散突围,他召集手下三位师长,临终之前决然言道:“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唐淮源下令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分头突围。唐淮源率三十五团及三十六团之一部,在阴雨中与日寇鏖战了一天,并展开了肉搏,伤亡惨重。唐淮源身边仅剩几名通信兵和报务员,三次突围未果,退入樊家沟悬山顶土屋内。这日凌晨,阴风怒号,大雨滂沱。唐淮源遣去左右,掏出手枪对着自己心脏扣响扳机,为了保安民族气节,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殉国。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辎重兵营长杨继虞(唐的女婿)用一军毯草草掩埋唐淮源遗体时,从唐衬衣袋内捡获一纸:“余身受国恩,委于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恶,总军两部失去联系。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13日晚上,胸部中弹,两腿都被炸断。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这时,第3军12师师长寸性奇,也在日寇重围中,日军攻陷我军左翼水谷朵高地,他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这时他已得知军长唐淮源壮烈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仍强忍伤痛,大呼杀贼,率军冲向敌阵,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寸性奇以重伤之躯,率余众数十人突击至毛家湾,再次遭遇日军重重拦截,在交战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断,血如泉涌。此时,寸性奇却要求团长黄仙谷等突围快走,“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人格。”言毕,用最后的力气拔剑自杀!在场官兵无不泪如雨下,虽强敌即至,但无一离开,全部陪伴寸性奇壮烈牺牲。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唐淮源,字佛川,1886年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从军军三十年间,唐淮源身经百战,屡建殊勋。抗战时期,唐淮源升任第三军军长,参与了冀西、晋东、晋南诸战役,屡屡挫败日军进攻,牺牲后追授陆军上将。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寸性奇,字念洁,云南腾冲县人,汉族,毕业于腾冲高等学堂,深感国弱受欺、非讲武不足以保国,立志以习武报效国家。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1942年追赠陆军中将。

抗战最悲壮的会战,上将中将自戕殉国,临终高呼没有被俘的军师长

两位抗日名将壮烈殉国之后,在其牺牲地镇东门营建唐公祠,供奉唐淮源牌位及唐淮源半身戎装彩色瓷像,人民纷纷前来悼念。建国后,民政部追认唐淮源和寸性奇为革命烈士。1990年4月5日清明节,唐淮源骨灰移葬江川革命烈士陵园并立唐将军墓。同年寸性奇骨灰也移葬腾冲国殇墓园,成为人民心目中永远的丰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