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上个世纪,我们的地球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有被誉为“绞肉机”的凡尔登一役,而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二战则拥有更多残酷的战役,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还有发生在咱们中国的淞沪会战。

惨烈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的8月13日,一场战役从炎炎夏日一直打到了初冬。在这三个月有余的时间里,中日双方共投入了百万兵力,死伤人数也超过了30万人,可谓是惨烈至极。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此次战役,是中日双方在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一次大型会战,也是中国抗战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当时,日寇气焰嚣张、咄咄逼人,面对在人数上占优势的国军也不计后果地增兵,意欲用首战告捷来重挫对手的信心。

不过,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日本侵略者心中计划得那样发展。尽管他们最终拿下了上海这座要塞,但作为一个弹丸小国的他们也付出了损失4万兵力的代价,而且这场持续三月的鏖战,也激起了中国各地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反抗。如果说,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日的标志,那么淞沪会战就是全面抗日的真正开始。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所以就此看来,淞沪会战,无论是对于中方还是日方,都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日军宁愿损失上万兵力也要拔下占据机场、铁路以及国民经济的上海要塞,中方更是如此。可在这场拉锯战中,却有一位日本将领反对增兵,看似要将胜利拱手让人,实则用心更加歹毒。

激进还是保守?

这位日本将领就是石原莞尔,在淞沪会战的初期,就是他提议不要向上海战场增兵的。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人文精神的好军官,也不是因为他胆怯自己国家的军队会遭受败仗,因此蒙羞。他的野心甚至比主张增兵的那群人都大。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当时的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主要分为两派,一为激进一为保守。激进派顾名思义,就是企图利用暴力手段在短时间内逼迫中国政府投降。而保守派则是在侵略中国的前提上,将战争控制在地区化局部化,不扩大整体的战事。

这两种想法,其一我们很是能理解,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全面西化,连称呼都改成了“东洋人”,意图脱亚入欧。而学习先进文化带来的国力强盛,也让偏居一隅的岛国日本野心膨胀,在侵占了朝鲜之后,便开始觊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我们。

而且,在发动侵华战争前的御前会议上,主战的激进派还曾向天皇夸耀到日本可以在一个月内侵占神州大地,连身为皇族的闲院亲王都不相信,给他改成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由此看来,主战派对于自己真的是信心满满,所以在面对淞沪会战日军久拿不下的僵局时不计后果的增兵。对此,保守派的石原莞尔和激进派的日军将领东条英机爆发了数次争吵,石原莞尔甚至斥责其只有一个上等兵的战略意识。

不过,石原莞尔所在的保守派最终还是失去了话语权。日军已被先前在东亚地区获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战场上又杀红了眼,嗜血成性促使着他们前仆后继地投入战场,造就了惨烈的淞沪会战。

笑面虎,最可怕

那么,石原莞尔到底是为了什么才不主张扩大在华战争?又为什么被评为比“激进派”野心更大呢,这就得慢慢说来。

首先,当时的世界局势是,中国的东北三省沦陷,接壤的朝鲜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在整个东方,日本需要面对的敌人就是苏联红军和我们中国。而相较于刚刚脱离封建社会的我国,苏联显然是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再者,当时的中国虽说名义上有着国民政府在管理,但实际上,东北沦陷,各地军阀割据,整个国家其实相当松散。而且因为我们的现代科技发展较为迟缓,部分地区还只能靠步行增兵,作战能力有限。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因此,一个计划便在石原莞尔等保守派人的心中浮现。先前他们已经尝到了东北三省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甜头,之后更是要利用中国资源丰富的特点,将中国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大仓库。在守住已有的东三省的情况下,蚕食瓜分中国的剩余地区。

如此一来,后果就很可怕了。割据各地的军阀肯定都是优先保护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会贸然地对有局部战争出现的地区出兵。而且此举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通过接连不断的小动作躲开苏联、英美等大国的视线,并让中国一步步沦陷,直到中国成为日本囊中之物,日本再挥剑北上,和苏联决战。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可是淞沪会战的激烈斗争,彻底损毁了日本人的计划。割据的军阀放下前仇恩怨开始合作,中国上到政府下至平民也开始积极抗日,游击战和消耗战的开始,让弹丸小国日本力不从心,“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承诺也化为泡影。

尾声

俗话说“骄兵必败”,而日本已经远远超出了骄傲,成为了癫狂。不过这些极力主战的日本将领也遭受到了来自现实结果的狠狠打击,珍珠港事变后,太平洋战争开始,来自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的巴掌,噼里啪啦地如同雨点挥在他们的脸上,不知道他们是否对自己的世界地位有了清楚的认知。

淞沪会战时,这位日本将领反对向上海增兵,若听了他的,华夏危矣!

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正义的裁决也落在了这群疯狂的侵略者身上,曾和石原莞尔争执数次的东条英机,在恐惧中走上了绞刑架。

至于石原莞尔,虽然他因为后期被排挤出日本军事权而免除一死,但在日本投降的整整四年后也因病去世,生前还写信给麦克阿瑟,声称自己爱好和平。真是极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