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情重理,新鲜感十足,石涛绘《泛舟图》

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他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创新。从面貌上看,石涛画风很传统,重笔墨,重技法。从本质上看,他一直践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这就是他的创作道路,重技法,重写生,重情重理。

重情和重礼,原本是交往礼仪,为何成为绘画创作的核心思想了呢?这就是石涛的高明之处,他观察生活,重视总结,通过表现“情”揭示心源,表现“理”揭示造化。由此就能明白,石涛在创作中重情理,实际上就是贯彻前人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唐朝大画家张璪,他和王维齐名,擅画山水。

重情重理,新鲜感十足,石涛绘《泛舟图》

石涛 泛舟图

看了石涛绘《泛舟图》,也许有人觉得好奇,这也没什么新鲜感啊?唐朝画家提出的创作主张,从唐朝到清初将近千年,根本算不上创新啊!艺术主张提出来了,未必可以体现在作品中。前辈名家只是提出来一种美好设想,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努力,在石涛手中将其转化为实打实的笔墨风格。

从《泛舟图》中可以看出来,心源和造化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景、境、趣。景,就是眼前美景。境,就是心中境界。趣,就是脑中情趣。将三者有机结合的作品,唯有石涛山水画。画中人也是画外人,坐船观天,神游驰骋,在苍茫天地中寻找天籁。

重情重理,新鲜感十足,石涛绘《泛舟图》

石涛 泛舟图 局部

画中有“大涤堂”三字,这是石涛晚年在扬州的寓所。石涛在此地精研技法,从以形写神入手,体会到以神写意的高妙之处。画中瓦屋茅舍、乱林杂草,呈现出一种没有“章法”的美感。石涛化身为“破坏者”,他打破常规,摆脱唐宋元明历代程式。

从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石涛在画中没有抛弃“形”的重要性。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是寻找创作规律的过程。石涛明白创作的真谛是画家表现真实自我。画家在创作中不能脱离符号化、象征化、形式化等手段,但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展示自己的风格,才能破除藩篱。

重情重理,新鲜感十足,石涛绘《泛舟图》

绘画作品毕竟是视觉艺术,不能抛开视觉感受。石涛画《泛舟图》的时候,用墨色表现阴阳肌理,山南水北谓之阳,水北水南谓之阴。山分阴阳,赋予高山苍润气质。挺拔浑厚,方显自然本色。

石涛晚年作品有个特定,透过脏、乱、黑,能够看到亮、透、光。这种反差,是石涛山水画中独有的亮点。《泛舟图》在平淡中蕴藏灿然光彩,让人刮目相看。

重情重理,新鲜感十足,石涛绘《泛舟图》

大师就是大师,欣赏石涛的作品可以有很多收获。笔墨上的收获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理解他的理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