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人只知李清照,却少有人知朱淑贞

古代流行早婚,十三四岁豆蔻之年即是桃李破瓜,而二十几岁还未嫁人的女子不被认为是如花似玉,而变成了羞面见人的老姑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人只能屈从将就嫁给不喜欢的人,这种现象不乏其例,甚至是名垂青史的才女都难逃宿命。

宋朝著名女词人朱淑贞就是不幸婚姻的亲历者。朱淑贞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但可惜在她死后,家人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如今所遗留下来的已经不多,但皆属精品。词人多有志趣,朱淑贞也不例外,她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甜蜜的幻想,然而世俗的偏见却让她终生郁郁不得真爱。

世人只知李清照,却少有人知朱淑贞

《落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这首名为《落花》的诗作者是被后人誉为才比李清照的才女朱淑贞。从诗中文字的表面来看,表达的是诗人惜春和怜花的情怀。然而在这份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不仅仅只是对自然美的珍惜,其中所包含的深意更是对自身的一种自怜和对人生短促的叹惜以及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

包办婚姻

朱淑贞(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与李清照齐名。

世人只知李清照,却少有人知朱淑贞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所托非人那是一个理学至盛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女人,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女子可以无才,却不能不会针线,不上灶台。怕有了学识,便乱了心性,怕见多识广,心便"野"了。在那个年代,得以读书识字的女子是幸运的,而朱淑贞不幸的一生,却也恰恰来自于读书识字。她才貌双全,对爱情和婚姻的期盼自然也比别人要高一些。少女对爱情总是憧憬,渴望觅得良人,琴瑟和鸣,相伴一生。"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中秋抱满月,分付肖郎万首诗。"(《秋日偶成》)"门前春水碧如天,坐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湖上小集》)对于相伴一生的人,朱淑贞的心中有了憧憬,因此才会写下一句句的诗词,她渴望能与他吟诗咏歌,谈笑风生。在晴空万里的碧日下,煮一壶清茶,提诗助兴,其乐融融。亦或是在秋高气爽的竹林间,抚琴弄曲,管弦相奏,谱一曲琴瑟共鸣的奏章。她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那人才高八斗,她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希望未来的良人能够与她心灵契合。

世人只知李清照,却少有人知朱淑贞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所托非人朱淑贞在最美的年华憧憬着梦中的良人策马赴约,如期而至。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制度下,朱淑贞根本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哪怕她才情横溢,饱读诗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