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本文作者:薛守维、杨媛

这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到了一只断手。

这只被机器绞碎的手,大体已断成 4 节,里面的骨头也碎了。而手的主人滑凤伟,从断手到进入医院,都异常平静。

她以为,这里的顶级医生一定能接活自己的手。而事实上,此类情况再植成功率非常低,就算接上了也极可能出现坏死和感染。

医生向她交代了伤情后,原本平静的滑凤伟突然陷入崩溃。这个一贯坚强的女人,扑通跪在了医生面前。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图源:《急诊室故事》

故事的最后,面对滑凤伟强烈的愿望,医生们决定全力一试。在 17 个小时的漫长手术后,她的大部分断裂处被奇迹般地接活,手部 45% 的功能被保留下来。

在方寸急诊室内,手指断成 4 节的情况或许并不多见,但患者的痛哭、崩溃却在这里时常发生。

这部《急诊室故事》,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这个最能浓缩和折射人生轨迹发生巨变的地方为切口,通过 7×24 小时的全景记录,将急诊室里那些或温馨或残忍的故事一一地呈现了出来。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图源:豆瓣

分秒必争的抢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全国闻名的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几乎每天都会有因各种原因遭遇重创的患者被送进来。

37 岁的汪正芸在上班途中被车撞倒,双腿受到碾压,被送到医院时,她的双腿已是血肉模糊,剧烈的疼痛让她不住呻吟。

右下肢损毁伤,左下肢多发开放性骨折,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血压 40/20 mmHg。损毁的双腿像开放的水龙头,血流如注,根据医生初步判断,汪正芸的失血量达到 3 千到 4 千毫升,几乎超过她全身血容量的一半。

情况紧急,张主任便是急诊室的定心针,他一边催促血库配血,一边通知骨科医生会诊,一边时刻关注着汪正芸的状况……

在他的一再催促下,鲜血终于送到,护士连单子都来不及写便立刻挂上,用手挤进去、用加压器加进去,因为她们知道,再等上 5 分钟,病人就真的没了。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大量输血后,汪正芸暂时逃过一劫。骨科医生随即赶到抢救室,抢救已进入关键的时刻:截肢,生命很可能终结在手术台上;不截肢,生命将会流逝于血泊之中。

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做法就是直接截肢,但只要有 1% 的机会可以保腿,医生就会做 100% 的努力——

「能不能不截肢?」

「我如果能够把血压拉住的话,你们还有希望。」

「还是保(腿)吧……」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医护们的分秒必争,为汪正芸争取到了上手术台的机会,但由于她伤势太重,最终还是截掉了一条腿。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术后汪正芸恢复良好,从生死线上捡回一条命后,她露出了久违的平静笑容。

镜头将这一幕无言地呈递到观众眼前,仿佛告诉我们:生命,就是如此脆弱而又如此蓬勃。

金钱面前的真实人性

急诊室里,除了患者的呻吟,听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钱。

「你去常州怎么了?去常州就不能打钱吗?」

「我等着钱救这个人,你现在付不付这个钱现在……」

这个满口钱钱钱的小伙子叫刘通,他的父亲被建筑工地倒下的墙体压伤,老板付了五千块后,就消失了。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电话那头,是语焉不详的拖延和逃避,电话这头,父亲的状况非常严重,已远远超出了 5 千块可以解决的范围——双下肢多发骨折。

由于手术难度较大,医生建议刘通父亲的手术分两次来做,受伤已经 4 个小时,按照 6 个小时内的黄金救治时间来看,刘通的父亲必须尽快完成第一次手术,不然将面临截肢的危险。

而收费窗口报出的手术费用对刘通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近 5 万 4 千块,老板给了 5 千,加上妈妈和亲戚凑的钱,一共有 2 万 4 千元,还差近 3 万元,怎么办?

为了筹到剩下的手术费,刘通打了所有能打的电话——战友、亲戚,然而要想在短时间内筹到近三万元的手术费,这几通电话实在是杯水车薪。

在医院里,有的患者家属或许常常会对医生说,钱不是问题,要最好的治疗。可是对于有些家庭来说,钱就是最大的问题,底层人民的难处在这里无处遁形。

三万块的手术费面前,人性一览无余——出了事就甩手的老板,慌张无助的家人,坚韧抗事的儿子……

好在,刘通最终还是借到了钱,父亲顺利地进行了手术,没有留下遗憾。

一触即发的「矛盾」

急诊室里,家属有家属苦,医生也有医生的苦。

每到换季流感高峰期,医院就会格外忙碌。排成长龙的队伍成了救治的最大阻碍,人满为患的急诊大厅里,焦躁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

这天上午,一位实习护士就被一个急于看病的高血压男患者打了——因为口舌之争,男患者情急之下敲了实习护士的头。

镜头之下,一边是暴跳如雷的患者,一边是哭肿了脸的护士。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在大门紧闭的导管室外,门内,医生正在奋力抢救还未手术就室颤的患者,剧烈的疼痛令患者挣扎惨叫;门外,家属听到亲人的呻吟声,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口中冒出不雅的话语……

5、6 次电击除颤,又放了支架开通血管之后,患者被抢救了回来。可一打开门,面对的却是来自不明真相的家属的质疑。

急诊送来断成 4 节的前臂,主任在手术台上熬了 17 个小时

然而,家属不明白,因为自己先前迟迟不肯签字,耽误的每一分钟,对患者来说都是致命因素,也不明白,电击本身就是很痛的。

这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医患之间长期信息不对等的现实。

而《急诊室故事》真实地将这些医患现状呈现出来,努力让医患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如同餐馆把后厨搬到前台。

急诊室之外

急诊室是人世间最接近修罗场的地方,世间各种痛苦、煎熬、挣扎都在此汇集。正因如此,以急诊室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向来层出不穷,但质量的优劣却见仁见智。

有人会说,拍摄战争片的目的在于减少战争。那么同理,医疗题材的影片则应该做到增进医患之间理解,普及医疗知识。

而《急诊室故事》做到了——有的患者看完影片后意识到了自己言行的不当之处,有的医生也开始思考自己应对处于信息不对等状态中的患者再多些理解。

就如丁香园用户的留言所说:「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是医生冒险一搏的动力,而医患之间,永远应该是双向奔赴。」(策划:joy、琦琦、carollero)

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