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他是满清贵族。纳兰性德生活在康熙年间,17岁入国子监,18岁中举,21岁殿试名列第十名。这份履历表给任何人看,都会佩服他的才情运气。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贵族公子竟然多愁善感,喜欢填词。人们评价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品一品这八个字,透着一股子颓靡的感觉。

这首《如梦令》是纳兰性德27岁时的作品,当时他奉旨出塞,游历边疆。久居京城的贵公子,忽然看到了雄壮豪迈的边塞风光,内心充满了兴奋。这首词在全部纳兰词中显得有些另类,没有儿女私情,没有花前月下,只有面对边塞生活的新鲜与兴奋。纳兰性德填词的时候,恢复了一个年轻人热血本色,让人看到了他性格中阳刚的一面。
上万顶帐篷驻扎在边境,戍边的将士们饮酒狂欢。大家酩酊大醉的时候,抬头望着满天繁星。醉眼迷蒙,天上的星星闪来闪去,好像随时要掉下来。这时,纳兰性德笔锋一转,他开始写自己的情绪。他忽然想家了。借着酒劲儿,赶紧入梦。遗憾的是,梦境被河水声击碎。怎么办?继续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因为纳兰性德知道,如果这时候醒来,或许会更加想家。
读完这首词,觉得纳兰性德有点儿“拧巴”,喜欢较劲。以他的感情变化为例,看看他的状态。一开始是欣喜,然后是狂欢。之后忽然就想家了,最后告诉大家,他想家是因为寂寞无聊。开篇很宏大,越写气势越弱。他这样创作,让人觉得有些奇怪。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英雄气短”。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手下的重臣明珠,纳兰性德死的时候,明珠还没有倒台。纳兰性德在父亲的庇护下,生活优渥,没有遭受过什么打击。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婚。
纳兰性德喜欢关注自己,喜欢表达自己,他无需过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现在创作中,就是形成了这种内容越写越窄的倾向。幸好,他把握住了情感的细腻变化,让人忽视了气势上的不足。
纳兰性德去世的时候只有31岁,真是天妒英才。虽然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但他的才情人品,一直备受推崇。后人将其列入“清词三大家”,和陈维崧、朱彝尊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