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无辜人民失去了生命,他们或许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或许是正在为国家奉献自己力量的战士。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的小烈士。他叫宋振中,人们给了他一个亲昵的称呼叫小萝卜头。他的父母均是地下工作者,因此,他们一家被称为“一门三烈”。

1941年底,只有八个月的宋振中随母被捕入狱,由于监狱中生活艰苦,他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头大身小,所以狱中的难友们都称他为“小萝卜头”。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在敌人的监狱里,他没有机会上学,当时监狱里有一位同样被抓进来的地下党员罗世文,由他来教导他知识,后来罗世文牺牲,黄显声将军自告奋勇当了他的老师。黄显声将军是张学良将军领导的东北军53军副军长。他反对蒋介石打内战,是一位爱国抗日的将领。“西安事变”后,黄显声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到武汉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1938年被国民党特务抓了起来。除了教语文和算术,还教他武术和俄语。因为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宋振中成为了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的“小交通员”,他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工作,为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虽然见识不多,但年幼的他深知爱国二字有何意义。

就这样一位年幼无辜的稚童,究竟谁会忍心痛下杀手呢?此人就是杨钦典。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杨钦典,1918年出生于河南一个贫农家庭,为了能够活下去当了兵,也是个贫苦家庭出身,为了有口饭吃他才当兵,1940年4月考入胡宗南办的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1942被分到胡宗南部的一个骑兵部队,成为一名骑兵,期间被蒋介石挑选为警卫团的警卫。

不久,杨钦典又从西安调防到四川,被分配到交警总队特务队任班长,并一度担任宋子文、孔祥熙等国民党政要的安全警卫。

1948年,杨钦典被派到歌乐山集中营内担任白公馆看守班班长,负责看守关押在白公馆内的重要“犯人”。被关押的宋绮云、许晓轩等都是善于从内部攻破敌人心理防线的高手。他们发现杨钦典出身贫苦,当兵的初衷只是为了混口饱饭,所以,就找机会“感化”他。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他们给他讲形势,谈道理,开导杨钦典不要替蒋介石反动政府卖命,要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弃暗投明。陈然、王朴、罗广斌、周从化等30名共产党员和“民革”干部被关押到白公馆后,也全力教化杨钦典。杨钦典确实有回应,开始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为他们传递口信、交换书报,还延长放风时间,尽力给予方便。

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奉命参与了暗杀爱国将领杨虎城及家人、随从的罪恶行动,当时他得到命令要斩草除根,面对这个他平时极其熟悉时常逗着玩的无辜孩童,他灭绝人性,用双手卡住小萝卜头的脖子,与另一名特务合力杀害了这个年幼的生命。

“11·27”大屠杀后,当晚11时,因渣滓洞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增援,白公馆仅留下杨钦典、李育生二人看管没来得及杀害的19个人……紧要关头,杨钦典打开牢门放走了罗广斌、任可风、毛晓初、郑业端等19位志士。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1949年11月30日下午,重庆解放第二天,在罗广斌的带领下,杨钦典到重庆市公安局登记自首。

根据罗广斌等人的证言,证实其在关键时刻“将功补过”,对其宽大处理不予追究,还准备把他安排在重庆市公安局工作。

杨钦典表示想家,政府根据他的意愿,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平安离开了重庆。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十年动荡期间,他再次因历史问题被判20年,关押在四川省第一看守所。1982年,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查明,撤销判决,对他不予追究,自此便回到河南老家务农。

但他回家后发现妻子患病而亡,儿子也因为他的原因丢了工作,深深地感到自责和愧疚。

自此,杨钦典在亲属的陪同下,多次前往重庆缅怀先烈。虽然他很不想提及当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为了后人能够牢记历史,得到教训,还是现身说法,把自己的“黑”“红”人生和他知道的仁人志士的事迹讲给青少年学生和游人,为社会和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力。

杀害小萝卜头的特务,解放后自首,判刑时表示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被杨钦典释放的罗广斌,后来因撰写小说《红岩》而闻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没有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那么狱中党组织血和泪的嘱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来。所以杨钦典最后的义举,应该说对保存这些历史资料以及了解大屠杀的真相,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如果当初杨钦典没有将功折罪,我们可能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后来激励几代人的小说《红岩》也不可能面世。不过“如果”也仅仅是如果,所以各位看官们你们对杨钦典的所作所为又怎样的看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