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的高潮,在这次战斗中,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等人强行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然而当时战局危急,这样不合常理的命令无异于直接葬送万千将士。而且,即使是当时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为了大局听命前进,他也依然不满意,密令其他人解决新四军。

而在这场战斗中,一直作战勇敢的项英却留下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甚至到最后也没能有机会实现他自己所渴望和承诺的戴罪立功。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不合常理的命令

皖南事变发生的时候,抗日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的新四军和八路军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对付日寇上,却想不到原本应该是同一个战壕的兄弟部队从背后放了冷枪。

当时是1940年10月19日,秋天。何应钦和白崇禧两个人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发出了一封荒诞的"皓电"。这封皓电的对象是八路军的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和当时担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皓电里面对我党和被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都进行了荒谬的攻击和污蔑,还要求当时正在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以内全部到达黄河以北。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不止如此,还要求当时有五十万之众的八路军、新四军两军合并,缩编到仅仅十万人。在抗战激烈的情况下,对方不仅不肯与我军肝胆相照同仇敌忾,反而要在紧急关头做出这样背后捅刀子的荒谬之事,简直是令人齿冷。

经过了电报的几番周转,"佳电"对皓电的回复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国民党还是不肯让步,一定要我军开赴黄河以北。当时的中央考量了各种情况,为了抗战大局考虑决定在皖南让步,同意向北进发。然而对方却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发布密令,让第三战区的司令长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的总司令上官云相等人调集军队,准备围歼新四军。

第二年,也就是1941年的1月4日,正在奉命向北的新四军开始北上,6日的时候到达了茂林地区。在这个地方,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余人包围并且突袭了他们。而项英的曲折经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离队的项英

8日,战斗更加激烈。当时的新四军被围困进退两难,又传来了敌人要发起猛攻的消息。紧急之下,新四军军部研究决定:迅速脱离现所在地,立刻从高坦返回茂林,再向北走,经过铜陵、繁昌到江边,向北渡江而去。

当然,撤退不能是一窝蜂的走,否则就会变成溃逃,其中自然也需要分出坚守、殿后、前锋等等队伍。其中,新3团就是前卫,刚一到高坦,就和敌军的第144师和第430团打了起来。

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激战,新3团好不容易才巩固住了高坦阵地,占领了当地的制高点。但是计划还是不那么顺利,茂林当地被144师的重军把守着,想要通过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军部制定的计划就不能按照预想那样顺利实施了。两军就这样在茂林附近对峙起来。而且,当时的新四军四面都是敌人,情势万分危急。可就在这个时候,位高权重的项英居然离队了!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9日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项英和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几个人赶到了高坦。当时天色不好,正在下着雨,雨声中夹杂着两军交战的枪声。而他们几个人就站在路边淋着雨,不知道何去何从。而应他们几个人的要求,叶超也就前去请叶挺过来,可他去了,却没第一时间说出项英几人的请求,而是先汇报了情况。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可当时的叶挺正在为战况着急,也不满意之前原路返回的决策,火气正大。这样一来,叶超也就更不敢说项英的事情了,只能蹲下和其他人一起烤火。等过了一阵子,他终于返回去找项英,可他们原先所在的地方已经没有人了。

得知这件事,众人又惊讶又气愤,赶紧向中央报告了情况,说项英等人率一支小部队突围,而如今行踪不明。中央得知此事后,也及时让饶漱石等人接替了项英他们的职务,直到项英回来之后也没有直接恢复,只是让他一起随军北上。

那么,在当时情况危急十面埋伏的情况下,项英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呢?难道真是做了叛徒不成?

事实上,项英的选择虽然是个错误,但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色彩。

扑朔迷离的真相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9日当晚,项英等人在路边等叶挺久等不到,心里未免恐慌。再加之当时情况特殊,几个人在这样形势下惊慌失措,丧失了原有的信心。于是,项英最终决定自己带队突围。他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重要文件交给了当时的警卫员夏冬青,让他烧掉文件防止落入敌人的手里。之后又用自己打了三年游击战的种种经验说服了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和他们带着的人跟他一起走小路突围。

就这样,项英等人带着自己的警卫员们组成了一支小队,丢下了大队伍离开了。

当时,战况紧急,附近的几个山头都是枪声不断。凌晨的天色又暗,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几个人兜兜转转走了很久,根本就走不出山里。最后,他们只好找到一个小棚子,几个人凑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商量对策。这样一耽搁就到了9日的晚上。不知不觉中,几个人疲惫的人都睡着了,等一觉醒来就已经到了第二天早晨。

一醒来,他们就听到山下有人在吹号。能听懂号子信号的周子昆当时就认出了这是自己的队伍,喜出望外,招呼着项英等人说要下山。

皖南事变危急关头,项英因为一念之差,主动发电报向中央请罪!

于是,在离开了部队一天半之后,他们几个人又重新回到了队伍之中。

这个时候,叶挺的电报已经发到中央去了,中央的回电也在询问情况。项英知道之后立刻也发了一封电报解释情况,并且说自己愿意接受一切惩罚。但是最终,新四军还是失败了。愧疚不已的项英也曾经说过愿意检讨错误,到了延安一定会接受惩罚将功补过。

但是,他却没有这个机会了。1941年3月13日,他和周子昆一起被叛徒刘厚总杀害。而皖南事变中他所犯下的错误也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次错误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