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战争意味着死人,而战场上的尸体如果不处理非常容易引发瘟疫。在现代还好说,用汽车把尸体堆积起来浇上汽油一把火就能烧掉,但是在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可没有汽车搬动,更不能随便焚烧,所以在古代战争结束后,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军队的后勤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不处理,尤其是在野战后。因为古代战争的死亡率远没有现代高,而且古代战争死亡的士兵也相当分散。要知道在古代那个运输能力低下的年代,军队的后勤物资消耗是相当大的,这就意味着一支作战的军队需要规模庞大的后勤部队。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一个民夫携带的粮食,可以供养一个士兵作战18天,算上士兵班师回朝的时间,一个民兵携带的食物仅够一个士兵作战9天。但是一场仗不可能只打九天,更何况民夫自己也要吃东西。所以在古代,要想让一个士兵有战斗能力,必须要4个人以上的民夫给他保障后勤。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我国古代动辄三十万大军,实际上是把后勤支援的民夫算进去了,真正在战场上拿着武器打仗的实际上顶破天就4、5万人。此外,古代军队的组织力远不能和现代相比,一支古代军队能保证战死10%还不溃散就已经足以称之为铁军。所以一支号称三十万的部队,在一场恶战中顶破天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就死个一两万人。

野战处理尸体

这一两万人看起来很多,但古代打仗基本是野战,军队会铺的很开。在我们能看到的描述古代战争尸横遍野的场面,基本都出现在两军对垒的大决战中。在尸体分散的情况下,不做任何处理也很难出现瘟疫等疾病。古代战争引发瘟疫的最常见原因,是士兵对百姓的烧杀抢掠。古代有官兵如匪的说法,古代军队在一个地区打仗后,当地要么本来就没人,要么因为大饥荒或被屠杀死很多人。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攻城战处理尸体

当然,以上情况最常出现在野战中,如果是攻城战,那么就算一场大战只死几千人,但集中起来的尸体也是很多的,这些尸体很容易引发瘟疫。所以在攻城战结束后,胜利方为了躲避瘟疫都会将战场上的尸体处理掉。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处理方式基本是埋,我国古代讲究尸体完整入土,将毁烧尸体的行为视为极大的侮辱。像满清末期中国东北爆发鼠疫时,负责处理鼠疫的医生伍连德提出要把所有尸体全部烧掉,但遭到了集体反对,最后还是满清摄政王载沣全力支持伍连德,这才把东北的数万具尸体烧掉。

古代打仗后,士兵们成千上万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简而言之,在古代战争中处理尸体的方式以不管为主,如果是攻城战那就埋。在军队死亡人数不会太多的情况下,处理尸体不会太复杂,军队在城内城外多挖几个坑就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