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蒋介石一生之中先后纳娶过4个女人为妻为妾,但膝下却仅有2子,因此,蒋家的子孙到了这一代,真可谓人丁稀少。而熟悉蒋家三父子的人更为清楚的是,蒋介石的亲生子儿子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发妻毛福梅所生下的儿子蒋经国,而蒋纬国乃是蒋介石收养的养子而已。

蒋介石经风见雨、逐渐成熟世故之后,对女人的看法和需求有了极大的跳跃式改变。他对老家那个老实本分、生子育子、敬奉婆婆的旧式发妻毛福梅逐渐产生了厌弃之意,后来,蒋介石变得愈加过分起来,只要听见毛福梅的脚步声,或是远远地望见毛福梅的身影,都觉得心中特别不快。

真实的毛福梅其实一点都不可憎,相反,她还是一个既传统又标准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她为蒋介石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在婆婆王氏的病榻前端汤喂药、精心侍奉,直至婆婆最终离世。就是这样一位好儿媳、好贤妻,却没得到一个好结局:她被迫与蒋介石离婚,在蒋家辛劳了大半生,却死于日军轰炸,最终得到的名份却是蒋介石的义姐、婆婆的义女而已。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包办的旧式婚姻,让毛福梅仅有2个月的新婚甜蜜后便沦入苦海

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的溪口镇,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经营盐铺为业,根据《蒋氏宗谱》记载,1887年10月31日,溪口镇玉泰盐铺的少老板之妻王氏产下一名男婴,取名为瑞元,这个男婴就是后来搅动了民国风云的蒋介石。

蒋家在奉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内各房人都有自己的房舍宅院,蒋介石的父亲承袭下来的房舍原名为“周房”,成年后的蒋介石为了寓意更好,将其重新命名为“丰镐房”,暗喻自己这一脉宗嗣能如西周一样兴盛发达。

蒋介石9岁那年,他的父亲便因病而撒手人寰,从那之后,蒋介石便与母亲王氏相依为命,王氏只一心想把儿子教养成才,便将蒋介石送入自己的表兄所开办的学堂里读书致学,并日日督促其勤学苦练、多多上进。

虽说蒋介石面在母亲王氏面前总是乖顺有加、不敢忤逆,但终究他也只是一个懵懂好动的顽皮少年,逗鸡踢狗、惹是生非的讨嫌之举从来就没有断过,这样的蒋介石曾一度令王氏深感苦恼。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蒋介石13岁那年,王氏想着不如早点给儿子娶一房正妻,妻子有了家也成了,想必儿子一定会变得稳重懂事,没准还能在贤妻的引导下走上兴家立业之路。主意打定后,王氏便托求人脉极广的表兄给蒋介石说一门好亲事。

那位表舅也不含糊,立刻想到了附近一户世代经营米铺的毛姓人家,那户人家门风良善且有一女名为毛福梅,年纪比蒋介石要大了5岁左右,敦厚老实、性情稳重。

蒋家很快就上门提亲,毛福梅的父亲认为彼此门当户对,可以结亲,于是这门婚事就定了下来。

1901年初冬,14岁的蒋介石穿皂披红,成为了新郎官。迎亲当天,蒋介石竟然不顾身份地同一群来凑热闹的小孩嬉闹着捡拾地上未燃过的爆竹。新娘的父亲看见女婿竟然如此心性不定、有失体统,不免露出了愠怒的神色。王氏见状也深感丢人,她在堂屋气地怒骂道: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蒙着盖头的新娘毛福梅虽然听见了周遭发生的一切,但她能做的也只是守好礼节、完成嫁人的仪式。

新婚的前2个月,蒋介石和毛福梅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时光,那个时候,蒋介石每天无所事事,就带着毛福梅漫山遍野地拾寻山野之趣,毛福梅默默地跟在小丈夫后边,倒也显得温柔顺从。

但不久,婆婆王氏就表现出了很明显的怒意,她对儿媳训斥道:天天和瑞元不务正事,成何体统,到底还是男人的前程要紧,你要守好自己的本分!

1903年夏,16岁的蒋介石到宁波赶考,但结果是名落孙山。但那一趟宁波之旅,让甚少离开闭塞家乡的蒋介石有了开阔的眼界和见闻,从宁波的街头巷尾,蒋介石知道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即将代替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至于如何才能参与到那崭新的世界中来,蒋介石萌生了带着毛福梅到宁波去寻求发展的想法。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成了“革命新势力”的蒋介石与平庸无识的发妻离心离德、渐行渐远

俗话说:儿大不由娘,1905年,拜别了母亲王氏的蒋介石带着发妻毛福梅来到了宁波,在清末宁波名师顾清廉所开办的箭金学堂求学读书。

1906年4月,眼见国事衰颓的蒋介石下定了“出洋求学,力求自强”的决心,但到了日本才知道,日本已与清政府达成协议,只接受官派留学的中国学生进入日本军事学校,而像蒋介石这样自费赴日的留学生则不可进入军校,只能到东京清华学校学习日语。

蒋介石学习军事的志向未曾有过动摇,他仅在日本短暂地停留了8个月,却结识了陈其美等一批革命志士,对反封建的新革命有了更为深切的领悟和认识。

1906年年底,蒋介石回国,次年春,他去沪杭等地四处找寻官派留学的途径,恰好那时杭州城内正在招考陆军学员,考上后就可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军事。蒋介石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并被成功录取。

蒋介石入校后在学习上极尽努力,表现优异。1908年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40名学生成了官派留学生,得以进入东京的振武学堂学习军事。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至此,蒋介石已然今非昔比,他的思想已经上升到了强军兴国、革命救国的境地了,自然就与思想古旧的毛福梅失去了共同语言、产生了思想的鸿沟。当夫妻二人有了不可逾越的差距,强势的一方势必会对另一方产生反感,甚至是厌恶之情。

1909年暑假,蒋介石短暂回国,回到奉化老家的他很直接地提出了要与毛福梅解除婚约的想法,但母亲王氏则非常看重毛福梅,有母亲和族人的庇护,蒋介石也只得作罢,但他却对毛福梅百般挑剔,时不时还吵闹一番,甚至动手打架。

王氏见儿子久久漂泊在外,抱孙心切的她先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子要与毛福梅亲近,后来不惜以死相胁,总算让小夫妻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几晚。不久,毛福梅果然怀了孕,1910年4月,蒋经国出生在奉化溪口镇的蒋氏祖宅中,因为是个男丁,因此婆婆王氏和毛福梅都非常高兴。

蒋介石从妻子怀孕开始,就在外忙于革命事业,甚少回到老家探视。1919年,蒋介石又想到了与毛福梅离婚的事,而身为婆婆的王氏却非常喜欢毛福梅这个儿媳,也很宝贝可爱的孙子,她坚决反对儿子与儿媳离婚。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为了儿子一家幸福和美,王氏让毛福梅带着小经国去上海与蒋介石团聚,可到了上海落脚后没几天,蒋介石就又和毛福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气之下,毛福梅带着儿子又回到了婆婆身边。

从1921年4月起,王氏就因病卧床,幸好有老实温顺的毛福梅从旁细心照料着婆婆的一切饮食起居,才让王氏感到一丝丝安慰。

5月的时候,因为王氏实在病重,蒋介石就回乡探望母亲。而他每每看见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一心伺候婆婆的毛福梅,那种厌恶感就油然而生,甚至不顾母亲卧病,对着毛福梅就一番痛斥,大发雷霆。

6月中旬的时候,王氏病殁,婆婆这一离去,让毛福梅立刻就成了“孤家寡人”,蒋介石趁着回乡为母亲造墓的空当,再次向长辈宗亲和发妻毛福梅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蒋家的长辈们觉得毛福梅很孝顺、很无辜,同时也很可怜,他们也不希望小经国从此便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和关爱,因此,他们为了解决这场不可调和的纷争,提出了一个居中的方案:毛福梅可以与蒋介石解除婚约,但她和蒋经国仍然留居在丰镐房里,而且将在长辈的见证下成为已故婆婆王氏的义女,纳入蒋氏宗谱。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蒋介石欣然同意,于1921年11月和毛福梅办理了离婚手续,转头便回到上海着手筹备婚礼仪式,于1921年12月5日迎娶了比他小了18岁的陈洁如为妻。

晚年吃斋念佛,却遭日军飞机轰炸而死

与毛福梅离婚后不久,蒋介石便开始考虑起儿子蒋经国的未来,为了让蒋经国得到先进的教育,他坚持让蒋经国到上海读书学习。毛福梅劝阻无效,只好万般不舍地看着儿子离开了自己到上海读书。

蒋经国读书还是很争气的,1925年秋,蒋经国听从父亲的建议,到莫斯科去留学,在苏联一直待了整整12年,期间,蒋经国大学毕业,娶了一个苏联姑娘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

1937年春,蒋经国带着妻儿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回乡探访阔别已久的母亲毛福梅。毛福梅看到了儿子一家人整整齐齐,当即便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儿子蒋经国终究还是要去寻找事业和未来的,毛福梅只与儿子一家三口短暂地团聚了月余,家中的一切就又重归于平寂。毛福梅余下的时间里,就是一边继续吃斋念佛,一边默默等待着再度见到儿子和孙子。

而1939年12月12日,因为抗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方面派飞机到蒋介石的老家进行一番狂轰乱炸。毛福梅于慌乱中逃至院墙边,受伤后不幸被坍塌的土墙所压,在瓦砾堆下气绝身亡,结束了辛劳悲苦的一生,享年57岁。

毛福梅故去后,蒋经国为其修建了坟茔,蒋介石亦感念毛福梅的往日辛劳,特命蒋经国找人写就一篇毛福梅生前事略,以编撰入蒋家家谱,聊表告慰之意。命苦的毛福梅为蒋介石奉献了一生,却仍被蒋介石所厌弃,

毛福梅:生下蒋经国,被日军炸死在蒋家老宅,却以义姐入蒋家家谱

无辜的她最终死于日军空袭,她在蒋家的最终身份不是“夫人”而是“义姐”,这听起来欣欣向荣的称谓实则充满了几多辛酸和无奈,哀哉哀哉!谁叫她嫁的人是蒋介石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