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提起清朝,仅有的一个高光亮点就是“康乾盛世”,而“康乾盛世”中最实心用事的只有雍正一人,上一代康熙挖个坑让雍正跳,自己落了个仁义美名,死后还搞了个清圣祖的谥号。下一代乾隆搞起了平衡之术,最后还学他爷爷给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退位了还霸着位子不放,让嘉庆帝着实憋闷了很久。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雍正才是最累的那一个,也是名声最不好的一个,他一年只休息3天,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从他手中批复的奏折达41000多件,而康熙的奏折只有3000余件。要知道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才13年。可见这爷孙俩可劲的坑这个中间的雍正啊。

康熙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九子夺嫡”的现象,最后是由雍正继位的,雍正的手下有四大能臣,李卫、田文镜、隆科多还有鄂尔泰,武将有年羹尧,年羹尧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后来受到康熙赏识,担任了武职,而且在九子夺嫡之时他坚定地站在了雍正这边,才保证了雍正的顺利继位,是雍正的大功臣。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不过当年羹尧当上了西北大将军之后就开始骄纵跋扈起来,让雍正十分的恼火,在内忧外患解决的差不多了以后,雍正将年羹尧召回了京城,在此以后一贬再贬,最后把年羹尧给赐死了,在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什么到死都不敢造反?其实原因很简单。

年羹尧受皇恩厚重,和韩信一样,虽然骄纵,但是并无反心。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此时的年羹尧还不满30岁,可见康熙对年羹尧的器重,他在奏折中说到“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后来年羹尧在做巡抚任上也是竭尽全力,革除弊政,康熙知道了后很是赞赏,希望他“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年羹尧也确实做到了,雍正在公元1722年继位,残酷的九子夺嫡将清朝的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人人都在站队,是有四阿哥胤禛在实心用事,所以康熙选中了胤禛来当这个皇帝,雍正即位以后,大力提拔年羹尧,更是在公元1723年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一来西北的一切事务,包括政务、军务都统归年羹尧管理,虽然是调度方便了,但是也助长了年的骄纵之心。

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生叛乱,雍正命令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的平叛。公元1724年,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消息传到京城,雍正十分地欢喜,甚至脱口而出年羹尧是他的恩人,结合雍正的“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的朱批,我们知道雍正动了真情了,他是真的希望将年羹尧当做自己的知己。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朝中的许多大事雍正都会征询年羹尧的意见,甚至人事任免都会问年。如果年羹尧能够知趣一点或许真就成了一段历史佳话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年羹尧此后非常的骄纵,1724年,年羹尧进京面见雍正,并且接受雍正的封赏,一路上其趾高气昂,面对百官的跪迎他看都不看一眼,此时很多官员都心生不满,但是雍正还在高兴着了,并没有理会这些。

可是在接受皇帝封赏的时候,年羹尧态度骄横,给雍正的名单也是一大串,让雍正很是为难,本来一场欢喜的庆功宴就这样被年羹尧自己给搞砸了,雍正也在此时对年羹尧起了杀心。年羹尧不反的第二点就在于他并不认为雍正会对他动手,他跟了雍正几十年,位高权重了享受享受还不行吗?可是雍正毕竟是君王,年羹尧手握数十万大军又这么的骄横,难免不会让人起疑心,雍正身边可用之人不多,文官集团老是和他作对,年羹尧的事也是他们借机发挥的好时机。

年羹尧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赐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实很简单

而且雍正也在防着年羹尧,在将其调离西北的时候,雍正就将四川、陕西的官员都更换了。还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这样一来年羹尧想反也没有了机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