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提起清朝,僅有的一個高光亮點就是“康乾盛世”,而“康乾盛世”中最實心用事的隻有雍正一人,上一代康熙挖個坑讓雍正跳,自己落了個仁義美名,死後還搞了個清聖祖的谥号。下一代乾隆搞起了平衡之術,最後還學他爺爺給自己封了個“十全老人”。退位了還霸着位子不放,讓嘉慶帝着實憋悶了很久。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雍正才是最累的那一個,也是名聲最不好的一個,他一年隻休息3天,每天隻睡四個小時,從他手中批複的奏折達41000多件,而康熙的奏折隻有3000餘件。要知道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才13年。可見這爺孫倆可勁的坑這個中間的雍正啊。

康熙年間發生了著名的“九子奪嫡”的現象,最後是由雍正繼位的,雍正的手下有四大能臣,李衛、田文鏡、隆科多還有鄂爾泰,武将有年羹堯,年羹堯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後來受到康熙賞識,擔任了武職,而且在九子奪嫡之時他堅定地站在了雍正這邊,才保證了雍正的順利繼位,是雍正的大功臣。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不過當年羹堯當上了西北大将軍之後就開始驕縱跋扈起來,讓雍正十分的惱火,在内憂外患解決的差不多了以後,雍正将年羹堯召回了京城,在此以後一貶再貶,最後把年羹堯給賜死了,在這裡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什麼到死都不敢造反?其實原因很簡單。

年羹堯受皇恩厚重,和韓信一樣,雖然驕縱,但是并無反心。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進士,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此時的年羹堯還不滿30歲,可見康熙對年羹堯的器重,他在奏折中說到“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後來年羹堯在做巡撫任上也是竭盡全力,革除弊政,康熙知道了後很是贊賞,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年羹堯也确實做到了,雍正在公元1722年繼位,殘酷的九子奪嫡将清朝的官場搞得烏煙瘴氣,人人都在站隊,是有四阿哥胤禛在實心用事,是以康熙選中了胤禛來當這個皇帝,雍正即位以後,大力提拔年羹堯,更是在公元1723年發出上谕“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饷之處,著邊防辦饷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一來西北的一切事務,包括政務、軍務都統歸年羹堯管理,雖然是排程友善了,但是也助長了年的驕縱之心。

青海的羅蔔藏丹津發生叛亂,雍正指令年羹堯為撫遠大将軍,主持西北的平叛。公元1724年,年羹堯平定了羅蔔藏丹津的叛亂,消息傳到京城,雍正十分地歡喜,甚至脫口而出年羹堯是他的恩人,結合雍正的“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的朱批,我們知道雍正動了真情了,他是真的希望将年羹堯當做自己的知己。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朝中的許多大事雍正都會征詢年羹堯的意見,甚至人事任免都會問年。如果年羹堯能夠知趣一點或許真就成了一段曆史佳話了,可惜曆史沒有如果。年羹堯此後非常的驕縱,1724年,年羹堯進京面見雍正,并且接受雍正的封賞,一路上其趾高氣昂,面對百官的跪迎他看都不看一眼,此時很多官員都心生不滿,但是雍正還在高興着了,并沒有理會這些。

可是在接受皇帝封賞的時候,年羹堯态度驕橫,給雍正的名單也是一大串,讓雍正很是為難,本來一場歡喜的慶功宴就這樣被年羹堯自己給搞砸了,雍正也在此時對年羹堯起了殺心。年羹堯不反的第二點就在于他并不認為雍正會對他動手,他跟了雍正幾十年,位高權重了享受享受還不行嗎?可是雍正畢竟是君王,年羹堯手握數十萬大軍又這麼的驕橫,難免不會讓人起疑心,雍正身邊可用之人不多,文官集團老是和他作對,年羹堯的事也是他們借機發揮的好時機。

年羹堯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甯願被賜死也不造反?理由其實很簡單

而且雍正也在防着年羹堯,在将其調離西北的時候,雍正就将四川、陝西的官員都更換了。還将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職,這樣一來年羹堯想反也沒有了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