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已基本没有获胜的希望,张国焘、徐向前等遂决定带领方面军主力跳出外线作战,为了决定哪些部队该留下,哪些部队该跳出外线,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安徽霍山燕子河和湖北黄安黄柴畈连续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一、没有成立的红9军

史载1932年6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四方面军发展到六个主力师又四个独立师共4.5万人,这个表述并不准确。红四方面军最初成立时,拥有第10、11、12和73四个师,其中第73师是由原红4军12师改编的,第12师是由原红4军13师改编的,这四个师一直是红四方面军的基干力量。

此外,第75师以第11师抽出的第31团为基础组建,第74师由改编自地方武装的独立3师升级而来,这也是第75师战斗力略强于第74师的原因。除了这六个正规师外,尚有原鄂豫皖特委书记曾中生指挥的独立1师,和徐海东指挥的独立4师,在这两位名将的带领下,这两个独立师的战力也都不逊正规师,所以第四次反围剿前红四方面军实际拥有的是八个师。

在1932年8月中旬的七里坪大战中,独立1师因为损失较大,被撤编分别编入其他几个师。随后方面军转移到皖西北苏区,将独立4师升级为第九军27师,徐海东任师长兼红九军副军长。在反围剿的紧张过程中,为什么要临时改编部队呢?因为徐海东指挥红27师79团要留下来打掩护,张国焘觉得有必要给他提一提职务。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转移到鄂东北苏区后,张国焘似乎还真想搞起这个红九军,他还特地发布了将原红四军11师改编为红九军25师的命令,不过由于每天都在打仗,一直没有时间整顿,这个红九军就最终没能成立起来。红四方面军在向西转移期间,丢掉了大部分文件,这份改编命令的文件因为被敌人捡去后作为档案收藏,才使我们现在了解到张国焘曾经有这个打算。

二、燕子河转移方向之争

红四方面军转移到皖西北苏区后,国民党军第83师蒋伏生部一直在后面紧追不舍,同时第4师徐庭瑶部、第3军王均部和第1师胡宗南部也从安徽方向压来。面三个方向敌人的进攻,张国焘不得不在霍山县西部的燕子河召开鄂豫皖分局与省委紧急会议,讨论下一步军事行动的方向,省委与分局主要干部几乎全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大家产生了主战和主走两种意见,以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为首的主走派认为,敌人兵力过于集中,与敌人决战无法取胜,不如南下进攻英山,解决比较孤立的上官云相第47师比较有把握,随后可以英山为基地向太湖、潜山出击,威胁安庆,从而在调动敌人的过程中寻得战机。张国焘也比较赞同他们的意见。

以省委书记沈德济(即茅盾弟弟)、红二十五军政委王平章为首的主战派则坚决留下来与敌人大打一仗。沈德济生气地说:“这么大的红军就走了?根据地不要了?”他为了保持对张国焘的礼貌,便对着陈昌浩说:“同志,保卫苏区是国际路线,红军不能跑啊!”沈德济又拿出一封签有他和郭述申、成仿吾等数人名字的千言信给张国焘,张国焘看了一言不发。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发言道:“太湖、潜山是白区,又靠近长江,对我军来说回旋余地较小。如果真要跳出外线作战,我看不如西出平汉线,到枣阳以西山区寻机歼敌,那里曾是红九军26师的根据地,对我军比较有利。”事后证明蔡申熙的判断没错,国民党军的真正战略意图是将红四方面军压迫到长江北岸后聚而歼之,这是一个危险的背水口袋阵。

三、黄柴畈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去留

面对战和走两种意见,张国焘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他说:“中央关于反围剿意见的电报你们都看到了,我准备第一步先回鄂东北老苏区,途中碰到三个师以下敌人就打,四个师以上不打,有问题再开会。”沈德济很高兴,说:“你来信开会我必到!”从表面上看,张国焘安抚了主战派的意见,但事实上,他内心还是更赞同蔡申熙的意见。

回到鄂东北苏区,红四方面军又与国民党军第1、88师在黄安县河口镇和罗山县仙人洞打了两场恶仗,双方互有伤亡,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疼得要人给他打一枪,后来第二天就牺牲了。此时鄂东北老苏区仅剩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区,国民党军第二、三梯队正陆续集结而来,张国焘不得不又在黄安县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

此时沈德济、吴焕先等省委主要成员都在地方上布置游击战争,将各地方组织合并为行动委员会,只有红二十五军政委王平章代表省委参加了黄柴畈会议。会上王平章依旧提出可在老根据地分兵游击,伺机破敌,但出席会议的大部分都是军队的指挥员,大家都认为在敌人包围圈中分兵游击无异于自杀,还不如集中兵力转战外线。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既然与会人员大多数同意跳出外线,张国焘便拍板做了决定:四方面军主力四个师跳出外线到平汉线以西作战,红27、75师及各县独立团营留给鄂豫皖省委,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张国焘临走前勉励王平章道:“你们大多是苏区的创始人,要留下继续保卫苏区,重建主力红军,坚持斗争!”同时他还交给王平章一张留下物资的清单,让他转交给沈德济。

四、四方面军主力一去不复返

王平章和红75师师长廖荣坤带着红223团的两个营回到七里坪,召开省委会议,口头传达了黄柴畈会议的内容,除留在皖西的郭述申外,鄂豫皖省委主要成员沈德济、徐宝珊、吴焕先、成仿吾、高敬亭、郑位三、戴季英等都参加了会议。沈德济觉得兵力太少,派人送信给张国焘,要调黄麻起义的老部队红10师回来。张当然不答应,回复说会上都已经定了,再要部队就自己搞。

张国焘知道沈德济是个书生,不懂军事,为了让他同意带走四个主力师,便对他说:“我军之前五战五捷,虽经长途作战,部队编制依然充足,而蒋军则死伤甚重,加上水土不服生病和逃亡掉队的,现其主力各师每连只剩三四十人。另据被俘敌军官说,谓老蒋之一切计划亦在防我军主力回苏区,知道一回苏区敌军即不易对付,因此留下两师人马绰绰有余。”沈德济果然信以为真。

但名义上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红27、75两个师,其中红27师只剩留在皖西的红79团,红80、81团都在河口战斗中损失较大,只剩空架子。红75师225团已经在霍邱保卫战中损失掉,第224团也同样在皖西,留在沈德济、吴焕先手中的只剩红223团的两个营、近万名红军伤病员和数个战斗力不强的地方独立团营。相比之下,国民党军留在苏区的仍有数十万正规军和地主武装。

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省委书记怀疑,自己被抛弃了

游击战争的日子相当紧张,沈德济、王平章等当然盼着方面军主力早点打回来。可是,过了好多天依旧毫无消息,吴焕先、王平章都怀疑张国焘骗了他们,沈德济则估计张国焘还没有这么大胆,敢丢掉这么大的根据地。又过了一阵,留守的红军缴获了几份《申报》,写着红军主力已过枣阳以西,沈德济大叫一声:“我老婆丢了!(沈德济妻子张琴秋在红四方面军总部任政治部主任)”这就肯定张国焘已经跑了。

以后缴获的报纸上又陆续写道:红军主力已到陕西,红军主力有去甘肃的趋势。沈德济在一次会议上说:“虽然反动派报纸天天造我们的谣,但关于主力红军动向的消息也不见得全是假的。张国焘这家伙,跟国民党有什么交情吗?”他这么问,一方面是因为和方面军主力失去联系,留下的红军将士有被抛弃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军曾在商城投下一封刘峙写给张国焘的信,上书:国焘兄那样办法真是中国民族前途之幸,请趁早下手云云。

本文作者:迪尔,“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