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战争不是普通的争夺,它集将士的数量、粮草的多寡、兵器的先进与否于一身。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些微的变动,都有可能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所以,将领们做的每一个指示,都是其综合考量下来的结果。战场外的人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个因素,就给整个战局下定论。对待那些放下武器的人,也决不能不分情况地就一刀切。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为了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的民众,我党人员始终坚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是性命。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流血和牺牲,就会有胜利者和战败者。我军人员对于那些投降的人,从不滥杀人性命,一直坚持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予他们最优待的处理结果。

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应是全国民众万众一心建设新国家的时刻,但老蒋却直接撕破脸,对抗民意的发起内战。但老蒋的人,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支持他荒唐的决定。大家齐心协力,赶走外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国,不是为了某一位当权者。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对于那些战败的国军没有同等对待,而是根据他们在战场上的行为,把他们分为了三种类别,并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待遇。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辽沈战役里就出现了这三种情况,我们来看一看。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第一种是“起义”。“起义”和外部的战争局势没有关系,它和起义将领的主观意识是相关联。积极的“起义”将领,能帮助我军快速结束战争,把伤亡人数降到最小。所以,我军“起义”将领和部队的待遇是最高的。这部分人的编制基本上不会变动,只不过是由国军军队直接转移到我党兵团。换个名字,但职权不变,比如曾泽生将军和他带领的国军第60军。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第二种是“投诚”。和主观性较高的“起义”相比较,“投诚”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这部分“投诚”的人只是见战争的局势不利于自己,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时才主动选择归顺我方。所以,“投诚”的将领和部队,他们的待遇要低于“起义”。“投诚”人士原先的编制会被废除,而且要接受思想教育,方能正式加入我军。他们刚开始的待遇虽然较低,但并不是没有提升的机会。只要积极表现,后续还是会提升的,比如郑洞国将军和他的部队。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第三种是“投降”。和其他两种方式不同,“投降”完全被逼无奈的举动。他们是在自知必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已才选择屈服的。这部分“投降”的将领和部队和普通的俘虏基本没什么区别,所以待遇是最低的。他们接受过思想教育之后,才会获得自由。但只有极少部分的“投降”将领能通过积极的表现,提前得到释放,比如周福成和他的部下。

起义、投诚和投降,这三种情况如何区分?看剧版《大决战》就明白

战争与和平就像一对孪生词,相生相克。有些人发动战争是为了一己私欲,但有些人参加战争是为了和平。老蒋就是前者,而我党人员参加的每一次战役,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对于那些战败的国军,我党也会从宽处理,以最大的包容心对待自己的同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