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全文共180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汉高祖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仍旧使得国家处于匈奴的入侵及骚扰的困境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汉朝的经济以及社会状况仍旧处于动乱当中。

如果想要采用军事手段制服匈奴的话,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汉朝推出了和亲政策,以此来缓解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紧张关系。

直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综合实力才发展到了首屈一指的地步,随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最后取得了胜利。汉朝之所以会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其主要原因便是汉朝颁布了养马政策。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诚然,在汉朝建立之初,整个朝廷面对着马荒的窘迫。连高高在上的汉高祖刘邦在出行之时都找不到几匹毛色相同的马。于是汉文帝和汉景帝自继位之后便疯狂养马,从而推出了养马制度。

一、汉朝之时的养马制度

汉朝在建立之初,国家因为经过长期的战争摧毁,已经到达了濒临破碎的地步,如果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起一个繁华盛世,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

汉高祖刘邦便在此时大力发展骑兵,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在战场之上,要比步兵拥有更多的优势。而如何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马匹的质量乃是重中之重。

在封建古代之时,想要训练出一支行之有效、训练有素、战场之上,所向披靡的骑兵,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令汉朝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便是训练战马。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如何挑选精良的马匹,如何将这些马匹训练成作战强悍的战马,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这其中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也是无法计算的。而汉朝大多数会在河西地区以及黄河以西的地方来选择温带草原养育战马。

温带草原之上的土壤肥沃,草源更加新鲜,能够给予战马更多的营养以及训练空间。除此之外,汉朝也会选择临近西域的地方培育战马。毕竟在中国古代,大部分的优质战马来自于西域。

由汉朝统治者推出的养马制度,既可以帮助朝廷培养精良的战马,又可以居住在西域等地的百姓,带来一系列优惠性政策,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帮助朝廷培育战马,换取更多的金钱。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最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秦朝已经颁布了相对于完善的养马政策,而汉高祖刘邦则再一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世界。除此之外,汉朝在疯狂养马之时,匈奴也对汉朝边境采用了疯狂的经济战以及掠夺战。

除了会肆无忌惮的骚扰边境百姓之外,仍旧会对国家的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威胁。换而言之,汉朝之时推出养马制度的真实原因,就是为了彻底抵抗匈奴的侵略。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二、战马品种的选择

其实在中原地区也是有一部分马匹的存在的,但这些马匹与生活在西域地区的马匹相比相差甚远。中原地区的马匹体型比较小,在战争之中并不具备先天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马也拥有自己的特点,那便是适应能力强,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爆发出惊人的爆发力。不过这些战马在通常情况下都显得有些平庸,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朝廷便用这些战马来充当拉车的马匹。

经过长期的试验,汉朝的统治者发现来自于西域的马匹持久力强,但是不具备耐力,但在战场上征战需要强大的持久力,于是这样一来,汉朝的统治者便考虑到将中原马匹与西域马匹进行杂交。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从而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马匹,这样的马匹既可以在生活当中拉车,又可以在战场之上充当战马。果不其然,经过杂交之后的马匹既具备爆发性又具备耐力,完全符合汉朝士兵的使用方式。

所以在汉朝时期,汉朝的军队便使用这种马匹在战场之上对抗匈奴,甚至将从前在草原之上称霸的少数民族打的节节败退,彻底扭转了汉朝卑微的局势,与匈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抵抗的局面。

在汉武帝统治汉朝之时,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也使得国家的军事实力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于是基于种种原因,汉武帝便决定在自己统治之时绝地反击。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派出汉朝最为优秀的几个将领,尤其带兵到战场上,与匈奴一决雌雄,在经过几场征战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也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彻底的臣服在汉朝统治者的脚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双方对抗中,汉朝取得胜利就为汉朝的社会营造了一种比较安稳的发展气氛。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之后,汉朝统治者仍未放弃和亲的这种方式。

毕竟双方虽然形成了你强我弱的局面但为了能够带给国家更好的发展空间,仍旧需要与匈奴建立起联盟关系。

汉朝推出养马政策,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压制匈奴

不得不说的是,封建古代之时的统治者在管理国家方面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思路的,而他们的思想也叹为观止,在战场之上或许只有武器才能取得先决性条件,但士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点。战场上是可怕的,谁输谁赢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只有把握住了战争的核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这样的道理运用到如今,仍旧具备实用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