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清初朝廷是有能力给投降的明军发足军饷的?我找不到这个说法的来源。但是我总能在一些有关明代军事史的视频文章的评论区内,看到有人拿这个说事。实际上,如果大多数明军拿不到军饷,那他们投降清廷之后,同样也不会有足够的军饷和粮食,这点毋庸置疑,因为在清方的报告中,这一类的记载俯首可拾。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四川清军的例子,咱们之前举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咱就先说广东清军“兹两藩镇将经制各兵,有缺至三两个月无米可发者,嗷嗷之众,时切呼号。加以今岁多旱,潮田或仅半熟,高原颗粒无收,有司穷于催科,故虽日事督促,终难取盈。”这里的“两藩”指的是耿继茂、尚可喜二部清军,耿部清军是2500辽东旧部加7500新降军,尚部清军是2300辽东旧部加上7700新降军,总数是两万人,两万多清军两三个月领不到米。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还有广西清军“以兵饷言,自八年十月告缺,迄今十有九月,臣殚厥心力,万难接济,枵腹之众,何以当环峙之巨寇”也就是说广西清军自从顺治八年十月起,有一年半没有发军饷。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顺治九年,湖广清军“楚省经制,官兵并定南王(孔有德)、续顺公(沈永忠)官兵马匹,岁需俸饷等银一百五十一万两,除本省额赋杂项等银八十一万五千七百两零,留充兵饷外,尚不敷银六十九万四千三百两”湖广各地还需白银六十九万四千三百两。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四川清军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说,这些入关之后投降的明军,他们的待遇,不会比剃头之前好到哪去,不仅缺粮缺饷,而且还有云霄守备张国柱这种上司“岂意该将御兵无恩,而率属无礼,以致本营千总王起俸者以小忿致恨,逃而从贼,该将寂然不以报闻”,所以综合来说,清军的待遇能比明军好到哪去?而此时的明军待遇反倒好了起来,孙可望李定国的云贵明军,那是粮饷装备都不缺,是“士饱马腾”,当然,郑成功部可能会差一点,郑成功屡次和诸如郝尚久之类的非清方武装发生冲突,就是因为粮饷的问题,但是他也有方法解决,比如通过贸易换取抗清所需要的钱粮,甚至一些重要的物资,哪怕是条件最恶劣的夔东十三家抗清武装都在“招抚流亡,开荒减租”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清军所需要的粮食和饷银那是从哪来的呢?那肯定是从赋税中来,可清政府入关之后的财政怎么样呢?仅顺治九年,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是一千四百万两白银,而支出的白银却高达1570万两,基本上是年年入不敷出,清廷的财政基本上是年年入不敷出,所控制的田亩和人口远远低于万历年间。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顺治七年,清廷户部上奏“今约计北直、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南、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十一省。原额地丁银三千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六百六十八两有奇。内除荒亡蠲免银六百三十九万四千两零。地方存留银八百三十七万一千六百九十六两零。起解各部寺银二百零七万六千八十六两零。该臣部项下银一千四百八十万三千八百八十四两零。内拨给十一年分各省镇兵饷银一千一百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两零。应解臣部银三百二十八万五千四百八十两零。又应找拨陕西、广东、湖广等处、兵饷银一百八十万两。又王公文武满汉官兵俸饷银一百九十万一千一百两零。计不敷银四十一万五千六百两零”这各地征收上来的3000多万两,除去地方留存之白银,还有各处的军饷,以及官员贵族的俸禄,还缺415600多两。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这大清朝的财政真是惨不忍睹,所以没法给出足够的饷银以及军粮也是很正常的事。

明军拿不到饷银,清军也拿不到

而得不到饷银和军粮,清朝的汉军绿营兵逃亡以及投敌的数量与日俱增,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什么“剃了头战斗力加强”,而且他们也不见的就忠于清廷。所以,各地的清朝官员将领在南明军队反攻之时,往往乞求清廷派遣战斗力更强的八旗军来协同作战,尚可喜就曾经说广东当地的清军“皆游荡之辈,俱非经战之辈”。

这部分人应该有一部分原先是李成栋旧部,尚可喜在1650年攻陷了广州,李成栋旧将,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以及李明忠等人逃到了琼州,不久,杜永和、张月等人再次降清,李明忠拒绝投降被杀害。等到1654年李定国攻入广东,在明朝大军的威慑之下,张月再次倒向明朝,在高州石城青头营之战中暗通李定国,导致耿、尚二王派出的迎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所以尚可喜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些人确实不值得清廷信任,清廷在关内作战主力除了原先的满洲八旗之外,就是在辽东降清的旧明军,而这部分人实际上大部分都入了汉军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