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政府用2.3亿两白银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经过8个月的血战,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用自己2.3亿两白银的赔款,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日本,这个敌人此后侵略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清政府用2.3亿两白银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

甲午战争

19世纪中叶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封建军事政权统治时期,天皇没有权威,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闭关锁国200多年,让幕府财政困难,许多中下级武士对幕府也日益不满。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四条蒸汽船闯进日本的江户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对外通商,日本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内忧外患的现状,让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日本才能变得富强,于是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1867年,日本西南地区一批迫切希望改革的封建领主兼军阀,以“还政于天皇”的名义兴兵讨伐德川幕府,天皇则暗自配合,颁发密诏确认其行为的合法性。

10月14日,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辞职,还政于天皇,德川幕府的统治到此结束。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正式宣布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

这批成功倒幕并主张改革的封建领主兼军阀掌握了中央政权后,迅速推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启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成为日本发展的转折点,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确推动日本迅速开启了近代化进程,但“明治维新”的发动者和组织者本身大多是封建领主和军阀,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价值取向,但更多的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以维护其封建制度而已。

这就导致明治维新后,封建制度依旧存在广泛影响,政权体制依旧维持着旧有的模式,他们一方面发展城市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一方面又维系着旧有的封建领地,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没有土地,封建生产关系依旧统治着农村。

城市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绝大多数是高利贷商人,他们与封建领主、军阀和官僚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他们采取各种封建手段和方法经营近代工商业,使得工商业仍旧带有浓郁的封建色彩。

明治政府直接与天皇制结合,具有实力的军方人士一直操纵着中央政权,天皇利用军方恢复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军方则利用天皇建立了对全国的控制,并利用日本传统的神道教强化天皇的至尊主宰地位,以更好地统驭社会。

此外,封建军阀统治日本长达650年,培育了日本的武士阶层和尚武精神,这种尚武传统依附于凶残的封建地主阶级,就塑造了日本封建文化的武士道精神,这种武士道精神已经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

因此,大量封建因素、传统武士道精神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度融合,产生了一种“封建地主阶级的掠夺性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疯狂性相结合”的怪胎,这种怪胎就是:军国主义。

清政府用2.3亿两白银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

日本明治天皇

走上“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的明治政府一开始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1868年3月14日,日本以天皇的名义宣称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从1872年开始建立现役与常备役相结合的近代军队,到1890年日本已拥有53000余人的7个现役近代陆军师团,以及256000余人的近30个常备役陆军师团,海军拥有总吨位达51000吨的近代舰只25艘。

军国主义不仅成为日本的国策,而且已经内化成为日本的国家体制,1881年,明治政府颁布教育敕令,明确规定学校要把军国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在学校普遍开展军事训练。

此时,作为政府部门的军部(陆、海军省)长官,必须由陆、海军将官出任,这就意味着军方在实际上拥有了对政府的干预和否决权,只要军方意图不能得到实现,就不派人参加政府,政府就无法组成,更别说开展工作了。

1878年,日本设立参谋本部,以将官为首脑,直属天皇,与政府平行,参与制定国策;而政府无权过问参谋本部的事务。参谋本部可以直接命令军部,这就意味着作为政府部门的军部也隶属于参谋本部了。

这为参谋本部通过军部干涉政府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根据规定,军部大臣必须执行武官制,于是,军方在实际上完全操控了日本政府,从此,日本天皇和政府在军国主义旗帜下融为一体了。

实行军国主义的日本变得更加贪婪和具有掠夺性,从19世纪70年代后,日本快速走上了疯狂侵略扩张之路,而其侵略和扩张的矛头,首先就指向了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

“如果说西进太平洋是19世纪美国的天定命运,那么,西进中国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日本的天定命运”,对日本这个在军国主义道路上狂奔且自信心爆棚的国家来说,腐朽、保守、没落、动荡的中国几乎唾手可得。

日益膨胀的日本野心勃勃,它的终极野心是干翻欧洲最强的美国,以称霸世界;要称霸世界得先扫平亚洲,要扫平亚洲,则要先征服中国——这个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的邻邦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日本掠夺的主要对象。

1874年,日本以报复台湾土著居民杀害琉球漂流民为借口入侵中国台湾,遭到清政府的强烈抗议,旋即,日本派出大臣大久保利通赴北京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谈判。

在英国驻华公使的“斡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北京专约》,条约规定日本撤兵,但中国必须赔款50万两白银,作为偿还日军侵台的费用。这次轻而易举地成功勒索中国,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扩张行动。

1875年,日本海军武力挑衅朝鲜江华岛炮台,威胁朝鲜,第二年2月,朝鲜被迫与日本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第一条就写明“朝鲜是自主国”,此举意在否定中国与朝鲜“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为其日后争夺朝鲜、侵略中国铺好路。

清政府用2.3亿两白银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

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

琉球王国自古是一个独立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势力范围,向中国纳贡。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琉球拼死反抗,清政府据理力争。

但日本根本没有把腐败、衰落的清政府放在眼里,1879年,日本政府以武力镇压琉球的反抗,废除琉球藩,改设“冲绳县”,清政府无能派兵援助琉球,至此,琉球国灭,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

对台湾、朝鲜和琉球的侵略行径,实际上就是日本为直接侵略中国试水,也是为侵略中国扫清外围、奠定基础,因为奉行军国主义的日本明治政府一直将中国看作其主要的潜在敌手和扩张对象。

1880年,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写了《邻邦兵备略》一文,此文是他在派遣人员秘密潜入中国北京、天津窃取军事情报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的军情和军备记录在案,并呈报明治天皇,以此作为中日战争的准备。

山县有朋提出,要准备对中国作战,当务之急是扩充军备,因为强兵是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10年后,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提出“卫国之道”,一要捍卫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要防护利益线,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势。

山县有朋所说的日本的“利益线”,是指朝鲜和中国。所以,他所谓的“卫国之道”说白了就是:一要防卫疆域,二要吞并朝鲜,三要侵略中国。山县有朋的“卫国之道”深获明治天皇及政府的赏识,从此,被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积极准备趁机出兵吞并朝鲜,但表面上却诱使清政府答应朝鲜政府出兵镇压起义的请求,其目的就在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并以此挑起中日战争。

从6月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返任和保护侨民,以及与中国享有对朝同等权益等等借口,出兵朝鲜10000余人,占据了战略要地,并包围了驻朝鲜牙山的清政府军队。

一切准备就绪后,日本政府不宣而战,于7月25日突袭中国派往朝鲜的陆海军。腐朽、衰落又迟钝的清政府对此毫无防备,不得不于8月1日仓促宣战。

但日本早就摸清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软弱可欺,经过为期8个月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通过这个条约夺取了辽东半岛,与俄国发生直接利益冲突,俄国联合法、德两国要求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日本最终虽然被迫退还辽东半岛,但又趁机讹诈了清政府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清政府给日本的赔款总额由此高达2.3亿两白银。

甲午战争后,日本以勒索清政府得来的2.3亿两白银发展了近代工商业,由此迅速跻身于当世先进的帝国主义国家行列,而悲哀的清政府则用自己2.3亿两白银的赔款,给中国制造了一个强悍凶狠、灭绝人性的敌人——日本。

继续阅读